海院师说(11)| 兴趣于科研很重要——李朝政副教授

发布人:林奇琦

        “印象最深的是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导师说的话: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好实验反复失败的准备,因此,你坚持从事科学研究动力主要依靠的是你的兴趣。”

——李朝政

 

       李朝政,男,博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9月被聘为中山大学副教授,现就职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生物养殖与环境研究所。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林浩然院士,2015年8月作为特聘研究员入职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现在主持和参与多个研究项目,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对虾STING介导的胞质DNA识别与应答的分子机制”;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对典型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和预警模型构建”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对虾中核酸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

 

李朝政


       近期,海洋科学学院新闻中心对李朝政老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简称“记”,李朝政老师简称“李”。下面是采访记录:

 

         

          记:李老师,您好!您可以和我们具体分享一下现在所做的对虾方面的研究吗?在这个领域您对将来的研究有什么计划或者是展望吗?

          李:我目前主要以对虾为研究对象,从事对虾基础免疫学及遗传育种的工作。目前,对虾产业面临几大瓶颈,一方面是高密度养殖模式及环境胁迫条件下,对虾病害频发,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达30亿元。因此,开展对虾基础免疫学的研究,特别是对虾先天免疫与病原的相互作用机理,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一些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此外,由于我国没有凡纳滨对虾的野生种质资源,再加上我国对虾的选育起步晚,选育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良种严重依赖国外。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进口优质种虾达30万对以上(700-800元/对),这是整个对虾行业“卡脖子”问题,我们团队目前已经在这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侧重于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技术研发,希望经过几年的积累,可以提升我国对虾种质工程,促进整个对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据了解,您是从生物技术方向转到海洋生物学方向深造,请问当初是什么吸引您做这个决定的?

           李:本科选择生物技术专业更多的是侧重于生物科学这个大方向,后来选择海洋生物学是基于对这个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兴趣使然。

 

           记:在您选择方向的时候,是如何选择导师团队的?导师对您在科研上的指导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李:我选择导师团队主要是基于几点:1.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2.团队平台是否和自己的预期一致。3.团队的研究氛围也是重要参考印象最深的是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导师说的话: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好实验反复失败的准备,因此,你坚持从事科学研究动力主要依靠的是你的兴趣。这些话,远比科研上的指导更有意义,在进入实验室后了解到我们所在的团队是一个自由探索的团队,在限定物种的基础上,允许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记:您博士毕业后继续在中山大学做博士后和特聘研究员,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这两个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吗?

           李:我个人觉得这两个阶段比较困难的是,毕业后不能继续延续现在的研究工作。所幸的是,经过努力留在了中大,留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团队,可以继续从事先前的研究。因此整个工作得到了延续,相比较其他转方向的人来说,这算是有优势的。能留在优秀的团队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对前面两个阶段努力工作的最大收获和肯定。

 

           记:您在科研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科研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李:科研工作需要积累,这样才会逐渐有了系统性。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还没有取得一些重大成果,仅是多年来的延续工作,只是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当你取得不错的实验结果时,或者实验结果非常出乎意料,这些新的发现都会使人有一种满足感,觉得科研其实非常有意思,这些是比较吸引人的。

  

           记:您培养指导了许多优秀学子,有什么事情是让您觉得骄傲或者遗憾的吗?

           李:通常学生跟我做实验,我都会先跟他们讲一些比较励志的故事以及如何开展科研,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我比较喜欢学生来跟我交流,尤其是主动性高的学生,喜欢学生来找我聊实验等,其实什么都可以聊。对于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我需要多鼓励他们,但因为一些事情忙就会有忽视的情况出现,因此这方面以后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记:现在我们学院大力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您认为“大创”可以培养本科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李:我非常支持该项目,该项目可以促进学生对科研工作的了解,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早的融入到科研工作当中,这将对他们以后的是否选择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及深造都非常有帮助。

 

           记:很多同学也都积极申请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请问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吗?有什么科研项目可以让本科生一起参与的吗?

           李:我觉得通常这个项目最好是1-2个人参与,1个项目不需要太多人,老师设置该类项目时工作量不会特别大,人少反而会更加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目前,我有不少项目可以让学生来参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主动联系我。

 

           记:您对今后想从事科研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李: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是最重要的!同时,科研也是一份职业,可以让你在精神上有非常大的满足,在生活上也有一定的保障。同学们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迫切需要攻关的技术上,要立志做大学问。

 

李朝政

 

       采访后记:

       通过此次对李朝政老师的采访,我们能感受到老师对科研的热情。他认为兴趣是做科研的动力,而坚持不懈、不畏艰难才是做好科研的根本。另外,老师也高度关注我们海洋科学学院学子的培养,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建议将来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同学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同学们的交谈也不仅限于科研的事。在此,新闻中心衷心希望李朝政老师,在科研路上越走越顺,桃李满天下!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官网·李朝政副教授个人主页:

http://marine.sysu.edu.cn/teacher/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