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帮扶情谊,助力乡村振兴——我院师生赴河源紫金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海洋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我院组织师生实践队伍于7月21日至24日到河源市紫金县,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伍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党委副书记廖喜扬、卢建国副教授、杨颖副教授、团委副书记陈哲正老师以及19名学生组成,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等主题组建四支实践团队,到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苏区镇、龙窝镇琴口村和礼坑村等地,开展海洋大讲堂进中学、党史学习教育、海洋科普宣讲、支教助学、才艺表演、发展成就调研观察、劳动实践体验等活动。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是2010年至2013年广东省“双到”扶贫工作中我校对口帮扶的村庄,本次三下乡活动延续对口帮扶情谊,实践队师生发挥才干进一步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活动得到了紫金团县委、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苏区镇党委、龙窝镇琴口村两委、汕头市澄海区博华科教实业有限公司与社会热心人士欧阳先生等的大力支持。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相约紫金热土,再续“双到”帮扶情谊
汇聚海科学子青春力量,“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走进中学、深入小学,
宣讲理论、科普海洋、支教助学
走进革命老区,庄严入党宣誓、
感受苏区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走进省级生态保护区,
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深入村庄,举办文艺汇演、
调研乡村产业发展
走访村两委、老党员和村民,
了解民情、共商乡村振兴
走进农田,撸袖子挽裤腿、抡锄头除杂草,
劳动实践受教育

海琴3号楼前实践队出征仪式合影
开展科普讲座,探寻海洋奥秘
科普海洋知识,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卢建国副教授在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作科普讲座
探寻基因奥秘,开启海洋宝藏
杨颖教授在礼坑小学和
琴口小学作科普讲座
关注海洋微塑料问题,
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鼓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责任担当
筑梦成长,向海图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卢建国副教授在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作科普讲座《探寻基因奥秘,开启海洋宝藏》

杨颖副教授在礼坑小学和琴口小学作科普讲座《塑料海洋》
重温革命历史,学习苏区精神
我院党委书记李春荣带领党员同志
在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内庄严宣誓
同学们在紫金血田前鞠躬默哀
在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追思革命先烈

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党委书记李春荣领誓

在血田前默哀

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苏区讲解员深情讲解
红色苏区的革命历程
回顾马克思主义在紫金的传播
讲述紫金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介绍“四·二六”武装暴动
以及炮子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扩大
同学们深受感染
时而热泪盈眶,时而肃然起敬

讲解员为师生介绍

参观苏区农民运动陈列馆
科普支教筑梦,助力乡村振兴
我院师生在琴口小学开展义教
举办星空音乐会,
用音乐唤起美好向往
露天播放海洋主题电影,
寓教于乐
共建科普小课堂,
讲解海洋知识,
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演示科学小实验,
激发、鼓励好奇心
分组设手工、音乐、绘画等兴趣班,
发展兴趣、挖掘特长
举行才艺汇演,
为小朋友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星空音乐会现场

露天电影

给小朋友讲海洋故事

教小朋友做手工

演示科学小实验
师生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精彩生动的科普课及学习心得分享
李程好在礼坑小学科普
沿海地区特殊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杨光宇在琴口小学作气象科普课堂,
介绍云和天气之间的联系
肖冰燕和胡杰伟在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分享高效学习的经验

杨光宇在琴口小学作气象科普小课堂

李程好在礼坑小学作红树林科普小课堂


肖冰燕和胡杰伟在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作学习经验分享
支教活动还跟紫金团县委
在龙窝镇礼坑村的暑期托管学校结合
派出小分队到礼坑学校
开展海洋科普课堂,深受学生喜爱
跟紫金县2022年“三下乡”
公益课堂活动相结合
7月23-24日,紫金团县委副书记张文榜等均到琴口村一同开展活动
同时向小孩子们开展了交通安全、
防溺水、环境保护等教育

紫金县团县委副书记张文榜到村跟实践队一同开展活动
7月24日,同学们和村民们
齐聚琴口小学
举办“美丽琴口,筑梦启航”才艺汇演
各班同学认真排练预演
节目各具特色,丰富精彩

琴口小学才艺汇演
汇演最后,
全场齐唱《歌唱祖国》
同学们和村民们手中
挥动着五星红旗
一起深情高唱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齐唱《歌唱祖国》

汕头市澄海区博华科教实业有限公司捐赠的益智学具、玩具

社会热心人士欧阳飚先生向小朋友们捐赠衣服和文体用品
深入调研采访,观察发展成就
领略白溪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美景
认识多种保护区内的动植物
参观种子博物馆
一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加强自然生态环保理念
调研龙窝镇琴口村灵芝、
花卉和红肉蜜柚产业基地
琴口村是2010年至2013年省
“双到”扶贫我校对口帮扶村
深入调研了解琴口村乡村振兴新发展,
感受国情民情新变化

考察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调研我校2010至2013年“双到”扶贫帮扶村龙窝镇琴口村灵芝、花卉和红肉蜜柚产业基地
同学们采访琴口村老党员同志、
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
倾听琴口发展故事
学习党员的模范带头
感受村民齐心协力致力家乡发展
中大与琴口村的情谊,深深烙印
近年来琴口村的基层党建强化、
村容村貌改善、乡村振兴工作发展
乡村振兴,我们永远在路上


采访琴口村老党员同志、村委干部以及村民
开展劳动实践,挥汗琴口土地
劳动是发展之本、幸福之源
为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同学们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帮助琴口村村民下地除草、复耕复垦

同学们拿起工具,出发劳动

下地除草

清扫村路
本次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开展科普讲座,探寻海洋奥秘;重温革命历史,学习苏区精神;科普支教筑梦,点亮孩童心灵;实地调研采访,观察乡镇发展;体验田间劳作,感受劳动之美。学生深入基层,为当地群众带来知识和欢乐,通过采访调研了解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发展。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下乡”活动合影
活动感想
我第二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在白溪保护区看到了愈发秀丽的风光;作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在红屋前重温入党誓词,在血田和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在农民运动陈列馆中学习革命历史;在琴口小学,见到了许多熟悉的、稚嫩淳朴的脸庞,在课室里我们一起学习知识、做手工,在星空下我们一起看着电影、唱着歌。这次三下乡有了更细致的工作安排,在活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学院领导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作为支教组组长,小朋友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吸取往年的经验教训后,我们准备了科普小讲座、趣味小实验等。组员们精心筹备、认真讲授、耐心陪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短短四天带来的东西有限,但无论以后如何,我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曾照亮过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哪怕是短暂的一瞬。每次叫得出他们的名字,看得见他们的笑容,我便觉得努力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个乡村还在发展,这段故事还会继续。
——马明玮
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学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来到琴口村,通过参观灵芝花卉基地、与村民们交流,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对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这次活动更让我触动的是与小朋友们的相处。我作为支教组的一员,开展红树林科普课堂,趣味实验课堂,炎热的天气和相对限制的设备,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乡村教师的辛苦与伟大。同时,同学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互动时积极的参与,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意义。或许短短几节课并不能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什么专业知识,但用我们的眼界开阔他们的视界,在他们心中埋下求知探索、不断向上的种子,我想这就是最大的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将自身所学用于实践,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李程好
大三的暑假,我随学院参加了“三下乡活动”,受益匪浅。
诚然,活动是很累的,但是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还汲取了精神上的养料。听老党员的故事,追忆那段艰苦的岁月,我收获了前进的动力;与新一届的高中生面对面交流,往日奋斗的时光又浮现在眼前,提醒我要不忘初心;在村里的小学与孩子们一起做活动,在不太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找寻快乐,更让我体会到幸福生活的不易。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幸运地看到自己,看到生命的价值,我将砥砺前行,在生命的旅途中绽放自我!
——林劼
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心灵之旅。在白溪保护区,我们于葱郁的林木中穿梭,在山顶的瞭望台上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生态保护刻于心中。在红色圣地苏区,我们回顾当地农民革命的历史,感悟先辈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红屋、血田......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苏区精神,传递着信仰力量。在紫金县琴口村,我们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进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开展海洋科普小讲座,让山里的孩子对外面广阔的海洋有更多了解。此外,我和小伙伴们还采访了村两委干部、琴口小学的校长、以前的村书记,走访了老党员和村民,向村里的扶贫产业(2010-2013年)——灵芝花卉基地的产业负责人了解产业情况。两天的走访让我对琴口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看到和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进程和成效。咱们学校在2010-2013年广东省“双到”扶贫工作中负责对琴口村实行帮扶,帮助村里发展了红肉蜜柚和灵芝等产业项目,并且十余年来每年都组织到村里开展三下乡活动。从之前的老书记口中我们得知,这些扶贫产业每年都能给村民带来收益。因地制宜,扶贫扶志,乡村振兴。琴口村这十多年来的变化只是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缩影。通过这个缩影,我脑海中“脱贫攻坚”这个概念清晰起来,这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种形式,是实打实的变化,是关系人民切身幸福的大事,当然,更是不丢下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群众的坚定。在走访其中一户老人时,我们车子驶入山中,爬上坡度很大的斜坡到达红砖老式瓦房门前。老人腿脚不好,生活节俭朴素,看到我们来时,很热情地开始沏茶,还拿出大盒曲奇招待我们。架不住老人的热情,我们从满满当当的曲奇盒里一人拿了一块,曲奇潮湿松软,老人笑容灿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路上,我们不能忽略那些生活在偏僻山村和地方的人,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我们永远在路上。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感受。当然,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必定会迎来大胜利!
——覃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