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师说(17)| 实事求是的做科研——贾坤同副教授

发布人:林奇琦

       “科研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科研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走捷径小路,科研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贾坤同

 

       贾坤同,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学。

 

贾坤同副教授

贾坤同副教授

 

       近期,海洋科学学院新闻中心对贾坤同老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简称“记”,贾坤同老师简称“贾”。下面是采访记录:

 

       记:我们了解到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学,请问这个领域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能否介绍一下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

       贾:海洋生物学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的领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简要来说,海洋生物学就是研究海洋中的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重要学科。具体而言,海洋生物学的研究有三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第一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其二是研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进化和演替的规律,第三是较为宏观的生态方面,既可以研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研究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海洋病毒及功能基因研究。海洋病毒个体十分微小,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高,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海洋病毒通过感染和裂解宿主细胞操纵宿主的生命史和进化,从而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生物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记:请问海洋病毒及功能基因方向目前的研究热点在哪里?您近期主要在做哪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贾:目前关于海洋病毒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一个是关于新发现的海洋病毒的鉴定,了解一些致病病毒的侵染机制;另一个是宏病毒组,了解病毒在海洋中的起源、进化、丰度、分布以及和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

       说到具体的工作,我主要针对海洋致病病毒的侵染机制和病害防控进行研究,我也在尝试从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或海洋天然产物等安全系数较高的、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功能的化合物中提取抗病毒化合物。另一方面,针对噬菌体的特性,我从海洋中分离可以侵染特定细菌的噬菌体,在细菌防控上做一些尝试。

 

       记:海洋生物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请问您目前开展的研究里面,涉及与哪些学科的交叉,这些交叉学科对于您的研究分别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撑?

       贾:我们目前也在开展海洋生物学和化学之间的交叉研究,具体是利用我们团队建立的基于细胞活性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从小分子化合物和海洋天然产物中筛选具有抗水生动物病毒活性的新型药物。目前我们已经获得十几种抗病毒化合物,正在开展后续的活体实验。

 

       记:我们好多同学都参观过您所在的实验室,其中的斑马鱼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您能介绍一下斑马鱼在海洋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吗?

       贾:斑马鱼被称为“水中小白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生物。一方面,斑马鱼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便于在由同一条鱼产生的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操作。斑马鱼上的各种研究技术比如转基因、细胞标记等技术都比较成熟了,这对实验的进行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一方面,斑马鱼为体外受精繁殖、胚胎体外发育,且胚体透明,有利对药物等在身体当中的运行及对体内器官的影响进行观察。再者,斑马鱼和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7%,一些针对于斑马鱼基因的研究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应用于人身上。

 

斑马鱼

斑马鱼

 

       记:我们了解到今年是您在中山大学度过的第十个年头,您也见证了海洋科学学院的茁壮成长,在中山大学十年的学习工作,带给您的收获和感受有哪些?是什么让你选择留在了中山大学?

       贾:我和海洋科学学院还是十分有缘的。2009年我在生命科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就担任了海洋科学学院助教的工作。博士毕业之际,我获得了多所大学的邀请,但中山大学先进的研究平台、自由的学术氛围,让我选择了留下来。如今,我已经在中山大学度过了十年,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期间我感受到珠海校区的建设日新月异,海洋科学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师资队伍越来越强大,研究方向越来越完善。

 

       记:海洋科学学院大楼即将建成,您觉得新大楼对您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帮助和推动吗?

       贾:我非常期待海洋科学学院大楼的建成,新大楼的建成将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首先,实验室的条件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良好的实验平台、先进的实验仪器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很大帮助。其次,公共平台的建立,会使得大型仪器的使用更加便利,所有的团队都在一起,让一些实验仪器可以互通有无。

 

       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成立,对于您的科研工作有哪些方面的促进和帮助?

       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目标是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实验室的成立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很高的研究平台,一方面是为我们科研工作提供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是将提供更多的多学科之间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

 

       记:据了解,您曾在2016年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请问这段经历对于您的科研工作有哪些方面的促进和帮助?这期间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贾:我2016年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洪云汉教授团队访学,通过1年的交流和参与团队的科研工作,切身感受到国际顶级研究小组的学术氛围,对我的科研合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题组在管理和协作方面先进的做法,比如,课题组每周会召开学术研讨会,并且定期邀请专家来课题组讲学并对课题组研究内容开展交流,极大推进科研工作的进展。

 

贾坤同副教授在工作中

贾坤同副教授在工作中

 

       记:根据您的经历和感悟,您对同学们未来从事海洋生物方向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吗?

       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点,大学期间时间相对宽裕,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这个时间扩大自己的知识涉猎面,同时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第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第三点,希望同学们出“鸣”要趁早,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早地脱颖而出。

 

       记;您为本科生教授“海洋微生物学”这门课程,这门课与您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有什么关联吗?有没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事情?您能给学习这个课程的同学们提一些建议吗?

       贾: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其中海洋病毒就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主要研究以海洋水体为正常栖息环境的一切微生物,是开始得较早但是发展较晚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海洋微生物学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也是海洋科学研究中多学科的重要交叉点。

       2017年起,我开始承担“海洋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备课的过程中,我越发体会到这门课程近几年发展非常之快。对于之后要学习“海洋微生物学”这一门课程的同学,希望除了我上课讲述的内容以外,还要及时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此外还可以多掌握一些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记:我们了解到,您指导了不少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请问您是怎样看待我们学院和学校一直开展的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呢?

       贾:我很赞同学院和学校推行的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这是本科生体验科研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很多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深入的体验科研工作,而不是蜻蜓点水般的浮于表面,在科研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要明白实验的原理,用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学会主动和指导老师多交流,从老师那里吸取经验,让自己尽快的成熟起来。

 

       记:您目前担任2017级海洋生物班的班主任,请问您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同学们有什么希望?

       贾:同学们都很有活力,跟同学们一起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很多。担任班主任对我自己来说,除了是一份光荣的称号,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我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我在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上的一些经验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也希望同学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分利用四年的大学时光,将来会想起大学生活能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快乐。

 

       记:2017级的同学们即将面临毕业去向和毕业论文课题的选择,老师您能否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呢?

       贾:对于毕业去向,同学们可以尽早的做好规划,可以多跟师兄师姐了解情况,也可以多和老师交流请教。对于毕业论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提前联系好导师,对于那些将来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特别是在本院深造的同学,可以请导师指导设计系统性的实验,本科阶段出成果,有助于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增强自己的信心。

 

       记:从事科研这么多年,相信老师对做科研有一定的见解,您觉得做科研需要具有什么样的个人素质呢?

       贾:第一要能吃苦耐劳。科研工作不仅是一个脑力活动,也是一个体力劳动,很多时候在科研中需要加班,这个时候就需要足够的体力;第二要耐得住寂寞。科研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即使你付出很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获得你预期的收获,这个时候你就可能会动摇,会想走一些捷径,但从长远来说,这是不可取的,不利于科研的;第三是要实事求是。当今社会存在着学术造假的情况,这是不可取的,做科研,你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同行的推敲。

 

贾坤同副教授与2017级海洋生物班学生合影

贾坤同副教授与2017级海洋生物班学生合影

 

       采访后记:

       热情、健谈、随和,是我们对于贾老师的第一印象,和贾坤同老师聊天是一件十分轻松愉快的事情。老师在访谈过程中分享了很多亲身经历和思考建议,同时也给我们本科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做科研,你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同行的推敲”,贾老师这种对学习、对工作的认真、积极的态度,也使得他在科研领域一路探索、一路收获。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官网-贾坤同副教授个人主页:

http://marine.sysu.edu.cn/teacher/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