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学术沙龙(4)| 赵俊教授:南海海洋环境遥感
近日,海洋科学学院海琴学术沙龙第4期在海琴3号二楼南侧中庭举办。海洋环境遥感研究团队赵俊教授以“南海海洋环境遥感” 为主题,围绕目前海洋遥感的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从海洋环境遥感机理与模型研发、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环境效应以及海岸带典型生境过程响应遥感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团队的研究进展。

赵俊教授做报告
从赵俊教授的报告中,大家了解到海洋遥感观测具有时空跨度大、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是目前开展海洋观测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不久前,赵俊教授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在中高分辨率光学图像上探测舰船航迹的一种新方法。航迹是舰船行驶过程中形成的,对航迹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可以获取舰船的诸多参数和种类信息,在渔业管理、航行安全、海面搜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赵俊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各参会老师的浓厚兴趣,各位就海洋遥感的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项目合作等方面与赵俊教授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赵俊教授与现场老师交流
赵俊,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为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环境遥感研究团队负责人。赵俊教授于201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南弗罗里大学海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加入阿联酋马斯达尔科学技术研究院(MIST),从事研究科学家的工作。目前重点开展的科研工作包括,(1)南海海域海洋遥感产品的验证和校正、区域算法的建立和优化等;(2)动力过程(如上升流、涡流等)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响应;(3)敏感性海洋生态系统(如海草、珊瑚)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4)海洋污染的遥感监测,例如赤潮、溢油等;(5)卫星遥感产品的业务化。
海洋科学学院“海琴学术沙龙”自2021年6月开始举办,主要目的是加强学校和学院各涉海学科方向、科研团队以及院内外同事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了解,提升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与水平。沙龙不定期举办,有时与学院集体生日会、新入职教职工欢迎会等工会活动相结合,老师们放松身心、联络感情的同时促进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