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5月16日上午,海洋科学学院在珠海校区海琴3号A201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院长王东晓教授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参加并进行了首次研讨。
会上,王东晓院长首先传达了高松校长“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会报告主要内容和精神。他指出,高松校长的报告以“人才培养”为主题,强调要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方面的工作。王院长强调,我院人才工作和科研工作仍存在提升空间,在引进人才的培育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青年人才项目立项困难,需要思考如何解决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发展;教研室对教学科研任务的组织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按照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海洋科学学院要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吸引力,拓宽引才渠道;构建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引进人才与自主培育并举、挖掘潜力和提升能力并行,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加强教师队伍思政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以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李春荣书记表示,高松校长的报告内涵丰富,需要反复仔细研读并深入思考。他表示,海洋科学学院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遵循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突出海洋学科特色,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一步梳理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将好的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二是要抢抓机遇,借助“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重要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实践平台,提升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举措要落地落实落细,结合学院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部制改革等工作落到实处,利用好“深海深地深空”的大海洋学科群的学科交叉优势,激发科研创造活力,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副院长邹世春教授表示做好学科交叉融合、落实学部制改革,对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三大建设”的落地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学院要完善本科生的教学计划,重点开设精品课程。此外,学院要重点关注引进人才的后续培育,构建人才成长发展机制,支持优秀的青年人才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鼓励他们争取各类奖项。
副院长苏明教授在“中山大学”号线上参加会议,他结合自己正在执行“中山大学”号设备验收航次的感悟,从四个方面谈了对高松校长的报告的学习心得:一是广博与专深的融合。苏院长谈到,这对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院领导班子做好顶层设计,这个设计既体现学院长期以来的人才培养沉淀,又要与国内外涉海单位保持积极互动;二是狠抓质量,追求卓越。教学质量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核心,涵盖课堂和实践两个方面,需要授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授课章节和内容,同时做到与时俱进,主动自觉将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后实践(科研训练)之中;三是利用大平台,追求创新。“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实习船为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平台,他现在正在船上出海,每天在船上拍摄实地操作视频,让本科生对科考船和科考设备、科考意义等有近距离的了解,将海上科考与海上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四是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要素的有机融合,是所有教师的不断追求和完善的目标,通过构建具有专业普适性和课程独特性的思政元素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未来海洋事业的接班人!
廖喜扬副书记表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就是在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制度与文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从更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学院构建的“三全育人”格局、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思政、科研训练计划、“双班主任”制等都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体现,要进一步坚持和深化;其次,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学生,关键是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未来在海洋关键领域和行业成为引领者,推动发展;第三,将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充分利用好大创项目、实践实习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从而具备创造力。
院长助理张恒副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经验,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他表示学院需要进一步强化本科生的基础课程设置,积极拓展海外交流或联合培养等对外的教学项目,共享优秀教学资源;野外台站在承担科研观测任务之余,希望能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习方面的功能,为学生搭建与珠海本地单位的沟通桥梁,增加学生对于自己专业与未来职业的认识以及对专业认同感。
院长助理胡湛教授围绕学院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的工作,分享了心得体会。他谈到,学院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调研校外人才所在的学科领域,邀请专家团队对学院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评估,找出不足,补齐短板;二是要抓住学校提出的学部制改革的机会,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三是要利用好海洋学科特色,邀请相关领域前沿的专家作学科交叉方面的讲座,并鼓励学院青年人才开展学科交叉的项目;四是要发挥学院重点项目在人才引进的宣传作用,例如提高野外台站的曝光率、加强国家工程中心的宣传等。
院长助理卢建国副教授表示,他对高校长报告阐述的“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深有感触,他指出,海洋科学学院拥有4个不同的学科方向,在学科交叉上有天然的优势,坚持青年人才突破小组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把学科交叉做好,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学部制改革可以充分发挥海洋学科在学科评估、项目申请上的特色,有利于我院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等。
党委委员赵俊教授从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两方面分享了学习体会。他指出,一是在教师队伍的组建上,要以“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学生”为目标,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进而推动学生对教师队伍的认可度和认知度;二是从教研室层面出发,进一步推动教研室层面科研项目的申请以及分工调整,从而推动学科交叉工作。
党委委员贾坤同副教授结合自己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学习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他认为“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老师”,研究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全面、密切的沟通,希望各位导师能根据学生的未来的工作或者是科研的方向进行指导,并继续加强在开题和中期考核方面的严格要求,确保研究生保质保量的毕业。
会议最后,王东晓院长作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在学习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后提出的诸多想法和建议,指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工作的推进落实,鼓励领导班子要经常沟通,增强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多层次、全方位地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党委李春荣书记表示,接下来学院将按照学校通知的要求,以党支部、教研室、科研团队等单位,利用教职工大会、行政例会、支部组织生活等形式,开展多层次的深入学习研讨,将本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学深学透并真正落实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