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师说(1)| 从Micro到Macro——龚骏教授
“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有创新活力的海洋科学人才,我想那将是非常幸福、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龚骏
龚骏,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急需青年杰出人才(I类),现就职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微型生物生态与物质循环研究所。龚骏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曾在韩国仁荷大学、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机构工作或留学,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生态与物质循环、微型生物多样性研究。曾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科学领域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洋真核微生物多样性”、2012年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也是2010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7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欧盟居里夫人特聘研究奖获得者。近年来,着重利用一系列现代分子生态学技术(高通量测序、荧光原位杂交、群落指纹图谱、定量PCR、基因文库与系统进化分析、组学分析等)、流式细胞检测、单细胞分析及生物地化过程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等,研究人类活动及全球变化背景下河口、盐沼、近海环境中原核与真核微生物(原生生物、单细胞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物质循环功能类群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近海微生物与其驱动的碳、氮、硫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间的耦合机制及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海洋微食物环中原生生物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捕食与共生)等。
近期,海洋科学学院新闻中心对龚骏教授进行了邮件采访。
记者简称“记”,龚骏教授简称“龚”。以下为采访内容。
记:您目前主要从事海岸与海洋微生物与原生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您认为这些领域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呢?能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吗?
龚: 海洋非常之大,生境多样,微型生物多样性自然也非常之高,它们是驱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影响着海洋初级生产、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及地质变迁。但是,大部分微生物在实验室内还不能成功培养。因此,对于在特定环境中它们有多少种类、数量,有什么样的功能、干了多少活,相互之间有何联系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解答。目前这类研究又被称为微生物组学(Microbiomes)研究,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我相信,从微观出发,研究海洋微型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变化的生态学及化学机制,能为解答海洋的生态环境健康与保护及至全球变化及应对这类宏大的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记: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您曾在那里的微生物组等处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们对您在那里的工作非常好奇,您能介绍一下当时的科研方式和内容吗?
龚:我博士快毕业时申请了欧盟的居里玛丽奖励金项目(Marie Curie Fellowship),并有幸成行,这让我在伦敦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除了拥有大量闻名于世的生物、矿石标本馆藏外,其实也是实力很强的研究机构,其生物分类、系统与进化研究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通过核酸等大分子进行的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正是微型生物分子多样性及生态开展的基石,我当时就是做有关原生生物分子与形态相结合的研究。国外的研究生活相对轻松自由,几乎没有杂事的干扰。现在回想起来,近年来我研究组获得的几项略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或多或少与那时候的构思有关。
记:除此之外,在2006年的时候您还曾作为访问学者去到韩国仁荷大学,那么您认为这些国外的科研经历对您有哪些影响呢?有没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龚:老实说,博士毕业后很多研究工作都需要亲力亲为:自己去设计研究方案,整合资源,克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等。在韩国访问的经历是对我一次很好的锻炼,让我完成了从研究生到研究者的转变。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10多年前仁荷大学就鼓励并全额资助研究生出国参加重要学术会议,似乎还有许诺每个研究生都有至少1次出国机会,人才培养的力度可见一斑。我希望我也能给进入我实验室的每个研究生都提供这样的机会。幸运的是,目前中大、海洋科学学院已有类似的资助机制,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记:在这些年的研究当中,您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那您是否在研究中遇到过低谷期呢?其中您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龚:确实有过。有段时间转换了研究方向,将近两三年的时间没有成果产出,也饱受质疑。但转换研究方向是我自己的选择,咬牙坚持,挺过去后就是一片新的天地。忠于自己的内心,抓住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为之加倍付出,我想总是会得到一些回报的。
记:您在国外的研究工作都做的非常出色,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回国,选择加盟中大海洋科学学院呢?您认为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开展在观念、方法、方向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呢?
龚:祖国正在飞速发展,谁不希望踏上这趟快车追逐自己的梦想呢?做好科研,除了个人能力以外,平台也非常重要。我想中大正大力发展海洋学科群,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同事,非常有利于开展交叉研究,创新共赢。这里也有非常优秀的学生,作为老师,当然希望找到好苗子,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有创新活力的海洋科学人才,我想那将是非常幸福、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工作确实有许多不同。举一个例子:我注意到很多国外的同行都绝不盲从权威或随大流,他们常另辟蹊径,做出出类拔萃的成果来。这应该是我们要学习的很重要一点吧。
记:您加盟中大后,来到珠海校区开展科研学术和人才培养工作也有一段时间,能否谈谈对珠海校区的感觉?以及对海洋科学学院的感觉?
龚:珠海校区恬静自然,远离喧嚣,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好地方。海洋科学学院还算是正在飞速发展的一批学院之一,大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大力招揽各类人才,朝气蓬勃,学术氛围浓厚又自由,我对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学科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您不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100多篇论文,还是两大SCI国际期刊(《Journal of Microbiology》《Journal of Eukaryotic Microbiology》)和中文核心期刊《应用生态学报》的编委。编委一般需要负责什么工作?您认为怎样的论文才算得上是优秀的?以您的经验来看撰写论文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龚:编委的工作包括寻找并联系合适的审稿人审理编辑部收到的稿件、参与审稿,有时也会给主编就应该作出怎么样的决定提出建议。我想,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应该是逻辑流畅、层次分明、表达清晰的,另外就是对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具有崭新的、实验数据支持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来说,是一篇“不得不看”的论文。
记:在本学年第一学期,您给大二的本科生上了《海洋化学》这门课。您认为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之间有哪些学科交叉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呢?
龚: 海洋科学是一门非常综合、学科高度交叉的学科。海洋化学这门课侧重于讲授各类化学物质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分布与转化规律等。海洋化学讲授的方方面面几乎都与海洋生物紧密相关。我认为,学好海洋化学是深入理解生物海洋学规律与机制的前提条件,反之亦然。
记:您对同学们未来做海洋生物或海洋化学方向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另外,从您丰富的国外学习、研究和工作经历出发,对于想出国升学深造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呢?
龚:海洋科学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比如说,要学好生物海洋学,需要对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及地质等有充分的了解,建议同学们在精读课本讲授内容的前提下,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与论文,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可以尝试做一些别人没怎么做过的研究内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时候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出国深造,兴趣非常重要,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尝试申请在这个方向上做得最好的实验室、导师或合作者。
记:在平时生活中,您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和爱好吗?您觉得科研工作对您与家人的相处时间有影响吗?您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
龚:我喜欢乒乓球和游泳。有时自己的科研工作确实不得不占用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好在家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重点还是要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至少要在周末与节假日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记:您对您未来的科研工作和个人生活有什么展望或期待吗?
龚: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努力、不断追求卓越,也希望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幸福生活!

龚骏教授(右)与罗一鸣教授(左)参加加拿大海洋与湖沼科学学会2018夏季会议并开展人才招聘宣传工作
采访后记:其实采访组从本学期开学时就开始准备采访龚骏教授了,但是由于时间协调的因素,本次采访我们只能采取了通过邮件沟通的方式。采访稿件基本定稿后,我们又问了龚骏教授一个问题:老师您最近在忙些什么工作呢?
龚骏教授简单地列了一下:
- 基本完成约50万字的《生物海洋学》译著的修订工作;
- 研究组5篇论文的撰写、修订工作,其中3篇于最近被SCI接受;
- 正在开展2个国家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海洋真核微生物多样性”、面上项目“原核生物核糖RNA基因拷贝数于多态性的研究”);
- 各类项目的主持申报或参与申报;
- 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海洋与湖沼科学学会2018夏季会议(ASLO 2018 Summer Meeting)[i],就所带领研究组获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海草床沉积物中发现大量寄生性原生生物及其意义)作了口头报告,同时参与海洋科学学院在会场的招聘宣传工作;
- 约15篇英文论文的审稿工作;
- 承担科技部潮间带本地调查工作专项项目的子任务汇报工作
等等……
他说:“最近忙忙碌碌的,一回头想想还真做了不少事情。”
忙忙碌碌,这似乎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大目标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的日子被一件件小任务分割填满,每天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目标。可是很多时候回头一看,可能正是因为这一天天的忙碌最终让我们做成了一些事情,也有可能是因为一天天的拖延、逃避让自己后悔没有做成什么事情。以小见大,从小处做起,从一滴水去汇成海洋。希望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达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官网龚骏老师个人主页:
http://marine.sysu.edu.cn/teacher/932
仁荷大学(韩国)官网:
http://www.inha.ac.kr/mbshome/mbs/kr/index.do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官网: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官网:
http://www.yic.ac.cn/
采访| 王智娜
撰稿| 王智娜
图片| 受访者提供,张金峰摄影
[i] ASLO 2018 Summer Meeting:美国湖泊和海洋科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ces of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主办的2018年度夏季会议(ASLO 2018 Summer Meeting),大会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