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赋能蓝色粮仓建设 科技助力台山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朱孔军书记带队调研台山海洋牧场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近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冉波、江门市市长吴晓晖一行赴江门台山市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与校地合作成果,聚焦水产种业振兴与智慧养殖技术创新。
2025年8月13日,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广海镇渔港驿站、大广海湾青蟹种苗繁育示范中心及“台山1号”智慧养殖平台。上午,调研组来到广海镇渔港驿站,详细了解江门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朱孔军表示希望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高校的优势,鼓励多学科交叉,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朱孔军调研“中山大学—台山海洋发展优势种业与智慧养殖联合研发中心”
随后,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中山大学·台山工作站暨大广海湾青蟹种苗繁育示范中心,调研组深入调研了“百千万工程”实践服务活动开展情况。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通过分子标记与基因组选育技术,显著提升高附加值膏蟹、黄油蟹的育成比例,并构建“建立“1(一个种源中心)+N(适应多样化养殖条件)”的青蟹扩繁体系。2025年暑期,突击队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技术培训,深入养殖一线破解种源与技术难题,初步摸清了蟹苗成活率低,耗饵量大,养殖产出较低,养殖收益不理想的痛点与难点,并在研发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下,寻找合适的技术改良方案,助力提升蟹苗成活率与养殖效益。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深入养殖一线调研、解决问题

朱孔军调研青蟹种苗繁育情况
朱孔军在调研过程中对突击队的工作表示支持和鼓励,并强调助农工作是长期的工作,鼓励青年学子深耕产业实践,持续以科技赋能“台山青蟹”品牌建设。

朱孔军调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中山大学·台山工作站
下午,在川岛海域的“台山1号”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上,调研组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察看鮸鱼生长状况。作为广东省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深海养殖装备,该平台集成声呐计数、水质精准监测等先进技术,实现饲料利用率提升10%、良种鮸鱼生长周期缩短15%、深海养殖存活率提高20%。2025年初,平台首批捕获鮸鱼超50吨,存活率达100%。中山大学—台山海洋发展优势种业与智慧养殖联合研发中心表示,将持续优化智慧养殖体系,致力于建立更完善的健康养殖体系,为海洋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朱孔军调研“台山1号”
朱孔军指出,江门海洋资源禀赋突出,发展前景广阔。中山大学将充分发挥大海洋学科群优势,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以科技动能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他强调,高校需紧密对接地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之所需,高位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把论文写在辽阔大海上”,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在蔚蓝疆域结出更多富民硕果。
据悉,自2023年12月中山大学与台山市共建研发中心以来,双方在深海养殖装备、水产良种繁育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随着“台山1号”投产与大广海湾青蟹种苗示范中心建成,校地合作正为“蓝色粮仓”注入蓬勃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