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海洋系统科学开放年会(2023)“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分会场

发布人:梁咏琇

        2023年12月16日-17日,中山大学海洋系统科学开放年会(2023)在珠海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相聚珠海,围绕海洋系统科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进行研讨。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分会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专家学者为该会场带来海洋大尺度、中小尺度、微尺度等方面的最新前沿研究工作及进展。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教授、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杨海军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王厚杰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徐景平教授等出席指导。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分会场现场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分会场共两场报告,第一场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赵俊副院长、邱春华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的兰健教授等9位专家与学者围绕南海东部射流、强厄尔尼诺预测、南极冰山、深海动力过程与机制、次中尺度垂向热输运等主题进行了报告。

image-20231227093607-1中国海洋大学的兰健教授对南海东部射流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丰富介绍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连涛研究员对2023/24强厄尔尼诺的预测研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显威教授对南极冰山的破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叶瑞杰研究员深入介绍了孟加拉湾南部中尺度涡旋结构及其生成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舒业强研究员针对复杂地形下深海动力过程与机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天津大学的陈儒教授在黑潮延伸体区域次中尺度垂向热输运的特征、机制及预测研究方面作了丰富精彩的总结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王鹏副教授对波浪影响近岸环流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李俊鲁助理教授介绍了北赤道潜流形成机制方面的相关工作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珠海)的倪钦彪详细介绍了冷反气旋涡和暖气旋涡的形成机制

 

        第二场报告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卢文芳副教授、叶雷平助理教授主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周锋研究员等8位专家与学者进行了精彩汇报。image-20231227093607-2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周锋研究员对印度洋海洋与生态联合研究JAMES项目的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image-20231227093607-3

 

中国海洋大学的张志伟教授对海洋亚中尺度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进行了介绍image-20231227093607-4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龚文平教授介绍了台风查帕卡在近海引起的近惯性振荡的相关工作image-20231227093607-5

 

南方科技大学的展鹏助理教授介绍了中尺度涡可预测性研究的相关进展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于小龙副教授介绍了亚中尺度过程和内波对比容高度的影响image-20231227093607-6

 

中国海洋大学的王涛副教授对地形主控下的河口表面锋生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汇报image-20231227093607-7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孙绍杰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海面溢油光学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叶雷平助理教授介绍了近岸海洋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研究的相关工作进展

 

        会后,与会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实现学术观点的碰撞以及科研成果的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会议讨论image-20231227093607-8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分会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