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基因组团队参加 ICG-Ocean 2023 交流学习

发布人:梁咏琇

        2023年国际海洋基因组学大会暨全国海洋生物资源学术会议(ICG-Ocean 2023)10月28-29日在青岛举办,本次会议是已成功举办17届的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年度国际会议的一项特别活动。

        本次会议以“海洋生物组学:科技驱动的海洋生物遗传资源研究与应用”为主题,会议邀请全球 9 个国家 300 余位海洋基因组学和海洋生物资源领域的顶级科研人才和企业翘楚齐聚青岛。通过介绍当前的进展、技术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海洋科技创新、基因科技未来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分享海洋基因组学领域国际合作的实践经验,为加速水产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做出贡献,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服务,为基因科技未来产业发展蓄势聚能。

图1 ICG-Ocean 2023专家学者及参会者合影留念

 

        我院海洋生态基因组团队参加了本次会议。卢建国教授受邀在会议上作题为“Pan-genomic study provides molecular explanations for pigment pattern diversity in Danioninae”的报告。卢建国教授指出,丹属是研究鱼类体色演化的良好模型,该项目中组装的多个高质量丹属物种基因组为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研究材料。

图2 卢建国教授特邀报告

 

        团队的三位研究生胡琰、黄俊柔、刘佳在青年学者论坛上作了英文口头报告。

        博士研究生胡琰作了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ies of Dentex tumifrons and Pagrus major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sexual systems of Sparidae”的报告,展示了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在鲷科鱼类性别系统分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从系统发育关系、分歧时间、结构变异等多个方面初步解析了鲷科鱼类性别系统分化的历史及成因;

图3 胡琰同学口头报告

 

        博士研究生黄俊柔作了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Danio Aesculapii provieds insights into cis-regulatory evolution underlying pigmentation pattern diversification in Danio species”的报告,通过结合基因组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阐明了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丹属物种条纹方向的转变可能是由通道蛋白在两物种中顺式调控模式的分化所导致的,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图3 黄俊柔同学口头报告

 

        硕士研究生刘佳作了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acanthopagrus latu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alinity stress adaptation of Sparidae”的报告,基于黄鳍鲷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的构建,展示了黄鳍鲷和金头鲷的系统发育、基因家族演化和耐盐机制的探究。

图4 刘佳同学口头报告

 

        三位同学的研究均获得国内外学者们的认可。经会议组委会及评审专家综合评定,胡琰获 ICG-OCEAN Outstanding Oral Presentation (优秀口头报告奖),黄俊柔、刘佳获 ICG-OCEAN Outstanding Oral Presentation (2nd prize)。

 

 

图5 三位同学荣获优秀口头报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