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九次集中学习研讨,刘燕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
5月10日下午,我院党委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第九次集中学习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燕教授作“四十年变局的危与机”专题辅导报告,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主持会议,读书班全体成员,师生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本次学习。
本次专题辅导报告中,刘燕教授重点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从“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出发,详细介绍了自中美关系建交以来,6个关键历史时间节点对中国外交关系和整体发展战略的影响,指出与世界主要大国保持总体稳定的战略关系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刘燕教授还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外交的战略变迁,她认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主张和平的中国智慧是外交关系的主旋律,我们的党不仅有智慧与眼光,更有定力与耐心,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共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中国在多边世界中站稳脚跟。当前,国际体系正处在深刻变革时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更加复杂。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如何转“危”为“机”,把握并延长战略机遇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集中学习研讨现场
在听完刘燕教授的报告后,读书班成员结合自身见闻和工作实际展开讨论。
学院党委李春荣书记从意识形态方面谈了体会。他认为,世界大变局中的“危”与“机”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作为一名中国的普通公民,还是党员干部,都会高度关注当下的形势。刘燕教授的报告从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面临国内外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区域竞争的环境形势及其策略逐步展开,具有独到的眼光和策略。其中,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面临的形势始终是非常严峻的,自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守住底线。
学院党委委员、院长王东晓教授结合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谈了体会。他认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十分必要。通过参加本期主题教育读书班,他更加深刻明白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更加坚定了做好学院学科建设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近年来,中山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接续研究海洋的学术传统,利用毗邻南海的优势,加快部署海洋学科群,打造包括国内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极地破冰船、智能无人科考母船在内的大平台集群,努力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海洋科学学院也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学院科技力量建设,开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苏明教授结合海洋学科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他指出,中国相较于美国,发展起来比较晚,起点不一样,发展速度也不一样,但结局是未知的。同样,海洋科学学院是08年成立,40年之后会怎样也是未知数?学院在不断发展,别的大学也在大力建立海洋学科,因此我们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蝴蝶效应诱发巨大变革时迎接挑战,成功应对。他鼓励大家要多去外面交流,围绕国家发展需求拿到经费和项目,这些对学院而言既是压力和挑战也是转折和机遇。一代一代的传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学院也是如此,时不我待,我们要学会抓住机会,负重致远。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俊教授从个人责任和素养方面谈了体会。他认为,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应该以身作则,在行动中展现忍耐、协调和寻求共识的能力,协同社会各界追求共同的目标,推动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向前发展。同时,也需要从教育、媒体等方面加强对于人性的关注和培养,提高公民素质,激发人们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学院党委廖喜扬副书记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内容谈了体会。他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时刻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做好本职工作中建功立业。
最后,李春荣书记对本次读书班集中学习研讨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刘燕教授的辅导报告对于我们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好本次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要在集中研学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自学,充分了解和认识国家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中国战略机遇放到时代大潮和全球视野中观察,既要心怀忧患知“坎”过“坎”、又要坚定从容、识“势”顺“势”。党员干部要筑牢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积极态度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