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南校园举办“家园有约”美育专题讲座《名曲赏析与情感提升》
9月30日,我院在南校园开展“家园有约”活动,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静教授为2022级本科新生作题为《名曲赏析与情感提升》的美育专题讲座。

李静教授从联想力、想象力和共情力等角度阐述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的关系,人们通过欣赏音乐了解、认知世界的情感形象,音乐是个神奇的容器,承载着人的喜怒哀乐,人们用音乐表达感情,音乐不仅能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引发人们的共鸣,还能影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从而使人的大脑得到更大的发展。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动听的音乐可以让人愉悦,音乐能让人产生共鸣,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李静教授表示,音乐欣赏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情感体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音乐会让你联想,丰富你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想象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音乐与人生有着密切联系,音乐欣赏可以培养人们心灵美感,陶冶情感,激发创造性,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音乐的意义就是塑造一个完整和谐的人,开启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心灵。结合作品进行作品分析与鉴赏,通过作品赏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随后,李静教授以捷克作曲家、钢琴演奏者和指挥家贝德里赫·斯美塔(1825-1884)的《伏尔塔瓦河》为例,分别从引子、呈示、展开、再观、尾声五个部分入手,带领同学们共同赏析一部久负盛名、常演不衰的古典音乐作品。李静教授剖析了不同乐器、不同曲段所表征的意向,曲子从源头山泉和两段小溪引入,再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上来,期间夹杂着欢快的波尔卡舞蹈,最后以波尔塔瓦河河流流向远方曲终。
同学们从李静教授的讲授和名曲赏析引导中,全身心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形象美和意向美,提升了情感体验。
主持人简介
李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自1993年以来在北京大学长期从事音乐学、音乐美学、影视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参与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关于音乐、电影与城市文化生态的研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浅谈普遍高校艺术教育》、《国乐大师刘天华与北京大学音乐教育》等多篇论文,开设有《中外名曲赏析》《影视音乐》《音乐概论》《中国音乐通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剧作品分析与赏析》《中国音乐通史》等多门课程。疫情期间《中外名曲赏析》被选为北京大学精品课(共6门)并对全社会开放。曾获得北京大学“十佳教师”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奖教金、教学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