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学术沙龙(3)| 刘岚教授:珠海市典型生态系统调查——珠海市万山群岛珊瑚调查
11月26日,海洋科学学院海琴学术沙龙第2期在海琴3号A201会议室举办,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团队刘岚教授以“珠海市典型生态系统调查——珠海市万山群岛珊瑚调查” 为主题,介绍了珠海市重要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调查方法和初步的调查结果。

刘岚教授做报告
刘岚教授详细介绍了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团队近年在珠海市万山群岛开展的深入的珊瑚生态系统调查,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了珠海市珊瑚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多样性。为摸清珠海市海洋生物资源家底,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刘岚教授介绍了珊瑚生态调查的方法。使用现场观察及摄影、录影等手段记录珊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与生物量,强调使用非破坏性的调查方法,一方面可以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珊瑚礁生物原位结构和状态。报告还介绍了一些新纪录的珊瑚品种,这些珊瑚多为原本在热带海域出现的珊瑚品种,出现在珠海万山海域,可能为全球变暖情况下热带生物品种向高纬度迁移提供新的证据。
刘岚教授的分享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开展开展海洋野外调查的重要性,和科学家工作在野外调查第一线的必要性,报告引起了参加活动的老师的浓厚兴趣,各位与刘岚教授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刘岚教授与现场老师交流
刘岚,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8,2019年两次参与“中山大学南海科学考察”西沙航次,并担任2019年西沙航次首席科学家,采集了大量海洋生物样品。199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专业。2003.8-2004.5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从事手性催化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主要从事海洋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有机合成,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30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论文6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参与编写《中华海洋本草-海洋药源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