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示2022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院内评审结果的通知
根据《关于申报2022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及相关工作要求,至预申报书提交截止日期(7月5日),学院共收到37份预申报书。经与科研院沟通争取,我院2022年度省自然面上名额为29+2(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组织专家对全院申报的37个项目进行院内评审,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现将通过的31个项目予以公示(按申请人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
申请人 |
职称 |
项目名称 |
1 |
陈慧 |
助理教授 |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海底波状起伏地形的性质和起源研究 |
2 |
陈森华 |
副研究员 |
海鞘真菌中定向挖掘oxirapentyn A类抗脑胶质瘤活性分子研究 |
3 |
巩法慧 |
博士后 |
鲸落及附近沉积物真菌群落时空分布 |
4 |
何山 |
博士后 |
定量分析夏季华南气候的敏感性及其未来变化 |
5 |
侯冬伟 |
博士后 |
水体氨氮影响对虾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的生态机制 |
6 |
李浩洋 |
研究员 |
凡纳滨对虾T3IP通过TRAF6介导Toll通路抗弧菌的分子机制 |
7 |
李静 |
副教授 |
靶向ACC的海洋真菌来源Equisetins化合物抗耐药菌活性研究 |
8 |
李馗 |
副研究员 |
缺陷型氧化钛多孔纳米阵列的拓扑化学构筑及其光电催化分解海水制氢研究 |
9 |
李朴 |
副教授 |
海洋塑料和微塑料风化过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
10 |
李秋环 |
博士后 |
新发现的西沙早三叠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南海西北海域拉伸的约束 |
11 |
李亚丽 |
博士后 |
珠江口PAHs多介质污染特征、生物积累及健康风险 |
12 |
李艳 |
副研究员 |
南海烃渗漏环境脂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勘探指标遴选研究 |
13 |
梁宇霆 |
副教授 |
气候系统模式对东亚大槽与ENSO关系的模拟能力评估 |
14 |
刘汾汾 |
副教授 |
基于高光谱遥感研究风暴潮对大湾区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影响 |
15 |
刘华林 |
博士后 |
基于多组学的南海深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天然产物挖掘 |
16 |
史姗姗 |
博士后 |
基于过渡金属磷化物的高性能二次海水电池研究与应用 |
17 |
谭羽俊 |
副教授 |
海洋大气中反应性氮氧化物的非均相化学演变机制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
18 |
王麟 |
助理教授 |
热带西印度洋经向海陆热力差异与东亚地区夏季三极型降水协同演变特征研究 |
19 |
王梦媛 |
副教授 |
南海海山生物标志物记录的末次盛冰期古环境特征 |
20 |
吴堃 |
博士后 |
雄激素受体AR在虹彩病毒ISKNV感染宿主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
21 |
吴秀芹 |
博士后 |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线虫多样性研究 |
22 |
熊海仙 |
副教授 |
1000年以来珠江口低氧区的发育与变迁研究 |
23 |
许濛 |
博士后 |
海洋鱼类性腺中微塑料调查及聚酰胺暴露对黄鳍鲷间性性腺的生殖毒性研究 |
24 |
杨颖 |
副教授 |
河口及近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对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
25 |
叶雷平 |
助理教授 |
河口细颗粒絮团的三维几何参数化研究 |
26 |
尹文文 |
博士后 |
磁性碳纳米材料在太阳能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研究 |
27 |
张婷 |
博士后 |
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下海气边界层影响的机理研究 |
28 |
张弯弯 |
博士后 |
海鲈HSP90ab1靶向化合物筛选及其抗神经坏死病毒机制研究 |
29 |
赵才源 |
博士后 |
罗氏沼虾水泡病病原鉴定、检测及防控研究 |
30 |
赵诏 |
副研究员 |
河口水体环境病毒组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
31 |
周芊至 |
博士后 |
南海水合物区深部沉积物中微生物产甲烷作用研究 |
公示时间为2021年7月15日-17日。如有异议,请在7月17日17:00前通过书面形式实名向海洋科学学院反映。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2021年7月15日
(联系人:林奇琦,电话:1592089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