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初显,成绩突出

发布人:孟峥

        海洋科学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推动五个融合,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目前已有55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近期,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生态学》(项目负责人:何蕾)课程获批2020年度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认定为2020年省一流本科课程(金课);广东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获奖名单,《海洋地质学》(申报人:苏明)、《地质景观与资源》(申报人:刘维亮)、《海洋生态学》(申报人:何蕾)课程思政案例获得优秀案例二等奖。

        《海洋地质学》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海洋、对海洋地质的研究兴趣点。一方面,学生能够以海洋学角度分析研究地质问题、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具有初步观察分析海洋地质现象与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南海IODP钻探、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为契机,突出多科学交叉和多方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在未来开展团队协作和互补的工作基础,培养学生并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的背景下具有科学担当的勇气和能力。此外,以大陆架划界、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热点问题为例,强调中国在上述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的“负责任”的大国承诺;同时,以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穿插海洋争端、权益等要素,突出“急切性”和“紧迫性”,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地质景观与资源》课程将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专业授课内容;以我国的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建设为主线,介绍先进事迹,培养家国情怀,例如在介绍岩溶地质时配合介绍南仁东与中国“天眼”的先进事迹;抓住不同地质景观的实际,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例如在介绍风的地质作用和沙漠景观时介绍我国治沙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利用全球地质的普遍性,介绍我国的一带一路成就,例如在介绍雅丹地貌时,介绍我国和非洲国家的以雅丹为联系的传统友谊。同时介绍中山大学在丹霞研究与申遗,西沙开发历史中的突出贡献,使家国情怀植根在同学心中。

        《海洋生态学》这门课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团队合作等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该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获得学生们的好评。

image-20210318083131-1

广东省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名单

image-20210318083131-2image-20210318083131-3image-20210318083131-4

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获奖证书

image-20210318083131-5

何蕾副教授参加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