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院迎新(168)| 在大学,你可以有目标但绝不要功利

发布人:刘文慧

本文来源:向日葵小斗士

(公众号ID:jiajialaoshi0619)

 

       在大学,我们究竟能够收获什么?

       是获取知识、开拓眼界还是为你开启新世界的大门,让你褪去青涩与懵懂走向成熟?

       我想,这都只是大学带给我们的一部分,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只要你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身就是成长的意义。

 

       最近学生会,各类社团都在到处纳新,

       一群00后小萌新带着憧憬和紧张,认真填写报名表,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选择

       但是,你真的想好了自己要加入的组织吗?

       你真的想好了自己将来的路吗?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大学是个象牙塔但是也是个浓缩的小社会,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有目标~要注重成长~

       但是,一不小心好像总会慢慢走偏。

 

1

 

       于是目标变成了功利

       成长变成了利益

       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就在这样的想法中渐渐失去了一些纯真和美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更多的想的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这种带来什么不是指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的快乐,志愿服务的爱心,亦或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而是悄无声息的变成了:

       这件事我做了以后综合测评会加分吗?

       参加这个活动能给我发个证书吗?

       我花了2个小时帮忙,能给加个学分吗?

       …………

       诸如此类

       做事都要和分数、荣誉挂钩

       如果每个人都带着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生活在大学校园,那是件多么让人难过又叹息的事

 

       世界上分为三种人:giver、taker和matcher。

       Giver是奉献大于索取的人,乐善好施;taker是赤裸裸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肆意掠夺;matcher在giver和taker之间摇摆,精心包装自己的意图,有利可图时提供帮助,无利可占时冷漠旁观,总是等着别人先示好,无利不起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多就属于matcher。

 

       沃顿商学院Adam Grant教授,就提出了一个“成功金字塔”理论,他根据研究,将giver、matcher和taker,分别在金字塔中做了高低排序。低端和最上端都是giver,而matcher和taker则在中部。

       只知道索取的taker和只知道投机取巧的matcher也许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获取一定的成功,但是真正能够走到最后,走的长远的人是懂得感恩,知道奉献,有原则有立场有底线的giver,当然,如果你只是一味奉献和忍让,毫无原则和立场,永远都不懂得拒绝,那么就有可能人善被人欺,无法成功,也很难幸福。

       所以,我更希望你们在大学里能够成为真正走到最后的那批人,心怀梦想,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坚守底线,追求真理,温暖善良。

       而不希望你们只知道一味索取,或者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把利益得失放在最前面。

       

       如果一件事你不先付出努力去做,

       那么怎么去苛求回报?

       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斤斤计较一番,

       那如何成长和进步?

 

       要知道,不是每一件事,每一分努力都可以用短期的利益去衡量,有时候放长远去看,你从中收获的也许远远比一时强求的一点点利益要大的多。

 

1

 

       想起一个故事,校园里曾经有一位同学,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到了一个公益社团。

       刚开始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很有劲头,每周都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后来,大家发现,这种活动又耗时间,又有点枯燥,关键是好像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加分,于是,开始纷纷退出。

       不知不觉,大二时,身边的小伙伴们就已经四散而去了,只有她还在坚持,同时还做起了负责人,开始做一些不一样的公益项目,将自己的所学与之相结合,做的有声有色。

       也有人劝她,算了吧,做的再好又怎么样,你都大二大三了,该去刷刷绩点,或者利用这个时间做个兼职,志愿服务又不能当饭吃。

       但是,她却如此倔强。

       最后,没想到的是,这个倔强的姑娘真的把志愿服务事业做的红红火火,甚至加入了知名的公益创业公司,把公益做成了可以养活自己,又能够帮助他人的事业。

 

       这些,是她一开始加入时,从未想到过的结果。

 

1

 

       如果一开始,总是带着我做这些能给我带来什么的想法,我想,她不会有如今这样既让别人快乐又让自己幸福的事业,也许早就早早退出,另谋其他出路了。

       还记得我读研时,做过一段时间学生助理,那个时候除了白天值班做各种材料以外,有时候晚上也会接到老师临时的任务,让写个稿子,写个材料,发个新闻等等。

       有时候周末也会加个班,组织个活动。

       而这些,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我的工作时间以外。

 

       我可以跟老师说,我很累,我做不了,老师你找其他人吧。

       我也可以说,行,没问题,我尽力,有问题的话,老师您再帮我改改。

 

       如果我选择第一种,一次两次后,我想老师不会再找我做这些,我的工作可能就会一直停留在白天值班的几个小时中,做一些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即可。

 

       如果我选择第二种,则会牺牲很多休息时间,还要绞尽脑汁,因为写过材料和新闻的人都知道,写东西这件事,一开始不耗尽一些脑细胞是很难写出好稿子的。

       最后的我,还是选择了第二种,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的写作技术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更进一步,也感谢老师当时的指导,让我在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周末去参加活动组织,还让我收获了许多关系很好的小伙伴。

       而这些,都是看似没有利益的傻傻付出而获得的隐形财富。

 

       莎士比亚说:     

       我们的身体就象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不论我们插荨麻、种莴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单独培植一种草木,或者把全园种得万卉纷披,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垦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所以,保持象牙塔该有的那一点纯真吧。

       做那个等风来的人

       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踏实

       先从小事中练就本领

       再从大事中获取锻炼

       最后,等风来~

       才会有真的展翅翱翔的时刻

       否则,从一开始就只顾眼前斤斤计较的些许利益

       未来和远方,还会到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