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院迎新(30)| 走进海科院:大环境与小群体,覆盖育人全方位

发布人:林奇琦

        编者按: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试点学院,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以造就海洋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发展的推动者为使命,深入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形成了海洋科学专业立德树人一体化模式。

 

构建文化、网络大环境,

聚焦心理障碍、经济困难小群体,覆盖育人全方位

 

        ◆文化育人,以制度化实现规范化,形成以“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文化认同,营造出“宜教宜学”良好氛围。

        海洋科学学院制定本科生事务委员会、本科生科研训练等工作指南,以及学生综合测评、推免、奖助金评选等细则,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机制;完善业绩核算、职员规范、行政运转等制度,构建以团队为单元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制度的文件化,不断征求师生们的意见,取得共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师生们觉得有“尊严”,让师德师风、诚信建设“潜移默化”,让教风学风建设“深入人心”,营造了“宜教宜学”的良好氛围,每2年修订一次《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科学学院制度选编》。

        海洋科学学院制作视频宣传片6部,累计发放学院画册1万多份,建设灯箱墙报,打造精品展区,充分发挥院史育人作用,不断增强师生的归属感。

        学院实施海•阳体育计划,学院学生男、女排球队分别获得2013年和2015年全校冠军,学生帆船队获得2017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乙组冠军,实现了竞技水平与团队精神的完美结合。

        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编印《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思践悟》等党建出版物。每年举办1期的“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中山大学海洋科技文化节”,获得2016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1

 

2

 

3

《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科学学院制度选编》

系列出版物

 

4

海洋科学学院党建系列出版物

 

        ◆网络育人,引入“微信教育”,抢占新媒体平台,把教学、科研、思想、安全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整合优势。

        海洋科学学院积极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制订《新媒体运行管理细则》,成立新闻中心学生社团组织,负责运营官网和官微,增强网络队伍。引入“微信教育”,打造正能量充沛的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海洋资讯和学院动态,畅通“学院-社会”、“学院-家庭”之间互动渠道,助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动力,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目前,学院官微每天坚持推送3~5条微信,打造海洋微课堂、海洋班风、海洋学子、两学一做、海院新进人才、海院师说、海院午餐会、海科院迎新、海洋科普、海洋资讯等精品栏目,单月推送文章数量已突破200条,单月阅读量已突破5万次,在普及海洋知识的同时,让党的声音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不断提升学院的美誉度。

        通过微信互动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学院领导成为了师生员工的倾听者与引导者,五年来,学院师生引发舆情事件零发生。

 

5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

 

        ◆心理育人,优化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升预防干预水平,健全完善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海洋科学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面向所有学生讲授,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心理状态及行为特征,正确面对生活事件和负面情绪,妥善控制个人行为。学院每年发布2次学业与体测情况报告,每学期组织3~4次学生干部例会,每月开展1次宿舍检查,摸查作息不正常、旷课、挂科、体测不合格等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个体约谈等方式,分析、识别心理行为问题。

        针对特定潜在问题学生,深入分析具体问题成因,联合家长沟通反馈信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将“心理危机干预”前移为“心理问题预防”。学院认真做好学生安全教育、考试纪律教育和考试前后心理健康教育等节点工作,健全完善学生安全及非正常死亡事件应急预案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五年来,学院学生因心理及学业原因非正常身亡事件零发生。

 

6

学院党委陈省平书记主讲心理健康教育课

 

7

学院党委陈省平书记与学生开展团体辅导

 

        ◆资助育人,精准帮扶,引导学生正视困难、自立自强,激发使命担当。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海洋科学学院由本科生事务委员会统筹构建了“物质帮助→精神支持→发展推动”的资助育人方式:综合家庭背景资料、学生谈话描述、校园生活情况等,评定学生经济状况,精准识别经困学生,坚持“四有”原则,做到一人一档案;新生入学前,广泛宣传国家、学校资助政策及办理手续,逐一联系贫困专项、高校专项学生,指导有需要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扫除入学障碍;入学后,组织经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培养自强自立精神,引导他们正视困难,靠勤奋摆脱贫困,激发使命担当。

        五年来,学院从未有一名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失学,所有经困生100%获得学位授予,100%升学或就业;一批经困生刻苦学习,脱颖而出,2017~2018学年,经困生中45%获得各类奖学金,全院本科生党员16名,其中经困生8名,占50%。

 

8

组织经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每学期开展2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