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院迎新(6)| 海洋科学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具体课程简介

发布人:林奇琦
1

“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科大类板块: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学科大类核心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旨在通过宽口径专业教育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发展基本脉络,培养宽广的知识面,为学习并掌握学科大类核心课程奠定基础。设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二(I)、高等数学二(II)、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理工)、大学物理(理)(含实验)、大学化学Ⅰ(含实验)、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Ⅰ、分析化学。

 

学科大类核心课程

        充分体现显著专业属性和学科特点,具有鲜明“脸谱”特征,能够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和巩固专业志趣,掌握海洋科学理论基础和核心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或海洋化学等专业知识奠定基础。设置课程包括: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态学(含实验)、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含实验)、海洋环境科学、流体力学(含实验)、卫星海洋学、海洋科学进展。

 

专业方向板块

        专业方向必修课是反映该方向最基本、原理性的专业知识体系,体现专业基本面貌。本培养方案设置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4个专业方向,学生通过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学习,系统掌握各方向基本研究原理和方法,为专业综合提升建立基础。

        海洋生物方向:海洋动物学(含实验)、海洋植物学(含实验)、生物化学(含实验)、海洋微生物学(含实验)、生物统计学、遗传学(含实验)、海洋污染与毒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含实验),共计26学分。

        海洋地质方向:结晶学与矿物学(含实验)、火成岩与变质岩石学(含实验)、沉积岩石学与海相沉积(含实验)、构造地质学与海底构造(含实验)、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油气地质学(含实验)、海洋地球化学,共计26学分。

        物理海洋方向:海洋地图与测量学、海洋气象学(含实验)、海洋动力学、海洋沉积动力学(含实验)、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海岸动力地貌学、海洋声学、海岸工程、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共计26学分。

        海洋化学方向:生物化学(含实验)、海洋有机化学(含实验)、海洋药物化学、海洋环境化学(含实验)、物理化学、海洋仪器分析、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共计26学分。

 

 

综合提升板块

        实践课程(必修)+专业选修课。注重“刚性”与“柔性”结合、“专深”与“广博”结合,设置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环节,推进弹性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其更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条件;面向海洋学科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等不同发展路径设置个性化课程模块,巩固提升海洋科学理论基础,形成专业素养。

 

实践课程(必修)

        海洋科学认识实习、海洋科学专业实习、海洋科学综合实习、综合实验与实践、毕业论文。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面向海洋学科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等不同发展路径设置个性化课程模块。包含跨方向主副班选修计划、本科专业通识选修计划、研究生专业课程选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