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师说(5)|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高志增副教授

发布人:林奇琦

       “化学这一领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有无限的可能性。化学包含的东西很多,永远都尝试不完,所以我们都有可能在某方面做得很出色。”

——高志增

 

       高志增,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就职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所。高志增博士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得化学与化工双学位。2008年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2013年高志增博士加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高志增博士在中山大学的研究焦点是海洋天然产物。一方面是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基因挖掘,人工染色体等技术)来发掘埋藏在海洋微生物中的宝藏,产生新型的海洋天然产物并研究其生物合成;另一方面是把发现的天然产物转变成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的药物。

 

高志增老师

 

       近期,海洋科学学院新闻中心对高志增副教授进行了邮件采访。

       记者简称“记”,高志增副教授简称“高”,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您在阿尔伯塔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都有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科研经历。您认为出国留学给您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在留学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吗?

       高:出国留学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应该是提高了我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出国留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科研上的。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我现在自己可以找到克服各种困难的办法,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提升。

       留学过程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博二的时候,面向全院做一个英文的报告。报告的要求比较高,大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我也不例外。首先,因为要用全英文演讲,这对语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第二,这个报告对文献的凝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都是我当时比较欠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我最终克服困难,完成讲座。这使我的学术报告演讲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也增强了我自己克服困难的自信心,而且对我现在的教学工作也有帮助。

 

       记:据了解,您曾领导过关于高通量筛选KpsC酶的抑制剂的课题,筛选了14万种化合物,发现了几个具有很好活性的靶点。这个课题的任务量会很繁重吗,这14万种化合物是怎么筛选出来的,您能分享一下具体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吗?

       高: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这个酶是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是我们的一个合作者刚刚发现的。这个酶对细胞荚膜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人体里面没有类似结构的酶,所以这个酶的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比较有效的、对人体无害的抗生素。

       首先我的导师提出了几个比较传统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应用到这个酶上。但是当我进行验证时,那几种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最后是我自己想了一个荧光偏振的方法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后来我们和一个加拿大药物研究中心合作,他们有很大的化合物库,大约有二三十万的化合物。双方合作用各种机器人去筛选化合物库,现在大约筛选了14万个。现在得到了几个不错的先导化合物,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药理实验。

 

高志增

 

       记:您在本科阶段修读了化学与化工双学位,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了双学位呢?

       高:当时选择化学与化工双学位主要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比较方便,但是后来我是出国留学攻读博士了,双学位对我当时情况没多大作用。不过我也不后悔,因为有些知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的上。有时候一些知识你当时感觉没用,后来某阶段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如果没学过就比较困难。攻读4年的双学位还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大家现在可以学习计算机、生命科学那些专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记:在这些年的研究当中,您是否遇到过科研的瓶颈期或者有没有遇到困扰使科研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的情况?

       高:在科研上遇到瓶颈或者困难的情况太普遍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博士后导师说的一句话我感觉很有道理“research is hard, that is why we got paid for”。我们从事科研,就是克服一个一个瓶颈和困难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科研。比如筛选抑制剂的KpsC酶,我们试了很多传统的方法都不行。当时感觉是不是就没有方法可以做这个事情了?后来我告诉自己肯定不会的,肯定会有一种方法的!遇到困难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克服困难。另外还要有“think outside the box”,即打破常规,想别人所未想。

       另外,在这个瓶颈期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别人交流是非常有效的走出这个困境的方法。你只有跟别人交流了,才能说出你的困难,别人可能会有解决的办法。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说出自己困难的时候激发了一些其他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就可能把问题给解决了。另外,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就是要“think outside of box”,不要拘泥于现有的条条框框,一定要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Chem is try, try and fail, but never fail to try!

 

       记:在您参与的研究中,有没有特别自豪激动的时候?

       高:特别自豪的一件事还是关于建立KpsB高通量筛选的体系,我感觉这个工作应该是我遇到的最困难的一个课题了。这个课题是交叉性、合作性很强的课题,涉及到3个学校(UBC, University of Alberta, University of Guelph)。这个课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高通量的筛选体系。本来我们以为几个传统的办法中肯定有一个是可以走得通的,但是当我们发现那几种方法都不行的时候,我们,特别是我的压力徒增。最后我找到一个比较特殊的、别人以前没有试过的手段建立了一套比较新颖的高通量筛选体系。这个手段现在可以用在我们这个体系里面、我们这个酶上,也可以用到其他糖基转移酶等酶上。所以还是具有很大的普适性的。能找出来这个方法,是我比较自豪的一件事。另外,因为这个课题涉及到很多人,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及寻求新的资源(比如和加拿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记:您认为怎样的论文才算是优秀的论文?有什么经验和建议能分享吗?

       高:优秀的论文离不开优秀的课题,而一个优秀的课题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说跟热点啊这些东西。别人做得好的东西稍微改一改,或者和别人做一个方向,那肯定不是自己的优秀,那是别人的优秀。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课题,优秀的课题才能产生优秀的论文。

 

       记:无论是本科时的双学位修读还是现在的科研工作,都会占据很多时间。请问您是怎么平衡科研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呢?在空闲的时间,您又会选择做什么来放松或者提升自己呢?

       高:科研确实会占用大量时间,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要保持参加大量的锻炼活动。我平时经常会打打篮球、羽毛球等,通过各种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

       关于平时怎么提升自己,感觉平时就整天对着电脑,再看书什么的,眼睛就太累了。我推荐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去听书,下一些软件,平时走路的时候或者空闲的时候,都可以去听。我就特别喜欢听各种英文的书籍,感觉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高志增老师在UBC Steve Withers 教授组里的合影(前排右五)

高志增老师在UBC Steve Withers 教授组里的合影(前排右五)

 

       记:请问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选择回国,来到中大,来到海科院任教呢?国内与国外的学习氛围、科研技术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有什么不同呢?

       高:现在我们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力度特别大,感觉现在回国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来中大最吸引我的当然是各种资源,我们学院刘岚教授领导的海洋天然产物库,还有海洋真菌库等等,都是我们研究天然产物的宝贵资源,这是吸引我来中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于国内外科研工作的不同,国外的科研工作的进行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流程,国内相对来说还是稍微落后一些,现在我们也是正在追赶,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争取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记:您加盟中大后,来到珠海校区开展科研学术和人才培养工作也有一段时间,能否谈谈对珠海校区以及对海洋科学学院的感觉?

       高:珠海校区是特别漂亮的一个地方,在珠海校区工作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但另一个不足就是,珠海校区相对来说各种硬件水平,比如说我们做的各种测试,还是稍微跟不上其他校区,比如广州校区有测试中心,珠海校区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海洋科学学院的领导对我们特别地关心,积极地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在我们海洋科学学院工作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记:您有丰富的国外学习、研究的经历,对于想出国升学深造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呢?

       高:如果大家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我非常建议大家去尝试一下,这对个人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经历。关于具体的建议,我感觉大家如果是想出国留学,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向,毕竟要从事很长的时间。第二个是如果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千万不能放弃,一定要相信自己,各种困难肯定都是可以被克服的,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记:根据您的经历和感悟,您对同学们未来海洋化学方向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吗?

       高:我感觉以后化学和生物这两个方向的交叉会越来越多,所以学习海洋化学方向的同学一定也要多接触生物方面的一些知识。另外计算机的知识也是越来越重要了,建议大家要多学习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记:您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和个人生活有什么展望或期待吗?

       高:海洋天然产物一直是我们中山大学的一个传统的学科领域,现在国家正在提倡海洋强国的理念,这是我们发展海洋天然产物、海洋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的机遇,我们争取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最近几年把海洋微生物、海洋天然产物建设成为一个有优势的学科领域,让大家一想到海洋微生物、海洋天然产物都会想到我们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如果有对海洋微生物、海洋天然产物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我们非常希望和欢迎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如果大家对这方面有任何问题也可以跟我联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采访后记:高志增老师就求学、出国、科研以及生活这几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与建议,促进了我们对海洋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海洋化学方向未来的发展更加清晰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官网•高志增老师个人主页:

http://marine.sysu.edu.cn/Teacher214.html

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官网:

https://www.ualberta.ca/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官网:

https://www.ubc.ca/

 

 

撰稿:沈逸菁

图片提供自高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