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子(392)| 致敬科研中的有趣时光——2016级本科生黎泽欣、李文静、郑懿洁

        编者按: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沿海养殖生态系统关键氮循环过程研究” 由龚骏教授指导,项目负责人为2016级本科生黎泽欣,2016级本科生李文静、2016级本科生郑懿洁参与。本项目于20189月立项,立项级别为重点,20193月结题答辩评定为优秀。

 

       大家好,我们是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沿海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氮过程研究”的成员:黎泽欣、李文静、郑懿洁,以下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半年来我们困难重重又充满刺激和欢声笑语的科研生活。

采样部分

        First:预期调查。仅找符合我们研究目的的养殖塘就花了很长时间——在珠海市筛选出入海河口的(即咸淡水养殖的),养殖着珠海市典型鱼虾蟹类的,有明确的投放饲料区与非饲料区的养殖塘。预期调查中,我们与养殖塘老板协商了很久。因为养殖塘负责人会担心采样会不会破坏养殖塘,毕竟如果下水的话,对于底栖的虾蟹有较大影响。最终我们找到了养殖塘的老板,是一位学习水产养殖的硕士,他明白我们的研究目的并愿意提供帮助,也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对他们的养殖模式提供帮助。

        Second:采样前物资准备。采样工具(不一一列举,主要是要备好蒸馏水每采一个样,要清洗一遍采样器,所以要带蛮多的水),多参数水质测试仪YSI(该仪器在采样过程出现故障,我们不得不现场读说明修好它),装样品瓶子袋子(洗好待用,保证够用),冰箱(加冰袋),防水服,马克笔,黑色签字笔以及数据记录本,干粮以及饮用水等等。主要是要清楚整个采样过程,带全足够的物资,否则很麻烦。

        Third:下塘采样。带领我们的师兄还有实验室的师弟穿上全身的防水服下塘采集底部沉积物(谢谢师兄师弟),女生则划船采集上覆水体并记录采样站点当时的理化数据(撑杆划船好开心)。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结交了好朋友旺财。旺财一直跟在我们后面,尾巴摇的很欢,还帮我们对峙虾塘很凶的看门犬(表白旺财)。因为塘的四周种有很多草木,采完样品我们都浑身长刺了,互相拔了很久。

        采样过程还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师弟采样的时候,脚陷进泥塘拔不出来,后面“金蝉脱壳”,把防水服脱了,才能出来。因为防水服丢弃在那里也不好,所以后来师兄拔防水服拔了很久(笑哭)。冬季,虾塘在晒塘,所以整个塘没有水分,表层干裂,暴露出很多螺。我们拨开表面的干裂部分,能够看到富营养化程度很高的泥样,而且高营养化泥样分布情况确实与秋季样品所测的结果大致符合,这让我们对自己做出的成果更加有信心。

海洋学子

实验小组在养殖塘上采样

实验部分

        我们的实验部分主要分为上覆水、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以及氮循环各过程的速率测定;需要测定的理化性质包括TOC、粒径、硝氮、氨氮、亚硝、Fe2+Fe3+等。由于仪器的限制,其中一些数据不得不用“土方法”进行测定,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速率测定则需经过样品处理、预培养、添加同位素、抑制剂、MIMS测定、数据处理等诸多环节。在一个季度有六七十个样品的情况下,工作量可谓巨大。

        处理秋季样品时,我们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做实验,一直持续到将近期末考。如果说秋季实验主要是在师兄的带领下完成的,那么冬季样品的处理则更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自主安排实验,给师弟师妹们分配任务,弄清各实验过程的原理以便向他们解释等。这个过程使我们对自己的课题有了更深刻、整体的认识。

        在没有课程干扰的情况下,大家沉迷于实验室无法自拔,过上了“朝八晚十”的日子,年二十七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归家的旅程,有的同学甚至在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新年回到实验室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搞)人(笑)事迹:有人拧死了氦气瓶的气阀,有人拧爆了血浆瓶的瓶盖……不得不提的是,在测定冬季样品速率时,我们至关重要的仪器MIMS坏了,而仪器的维修人员早已回家过年,我们数次自行维修却无果,急得头都秃了。实验室的仪器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需要用心了解和维护。

        实验过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协作十分重要,而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海洋学子

实验小组在进行实验

 

海洋学子

实验小组正在分析样品

科研技能部分

        在参与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对于科研的了解都局限于专业实验、野外实习,对很多实验设备和科研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并不清楚。幸好,项目开展前期,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必要的科研培训。每周末的“组培时间”,我们都能收获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例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科学绘图基本知识、数据获取的方法等。

        高效地阅读和管理文献让我们迅速对项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方便了我们更好的进入状态,对我们在科研上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帮助和提高。基本科学绘图能力是进入科研不可缺少的,还记得第一次画出学术风格的曲线图时,我们超级兴奋!

        这些科研专业技能在本科课堂上甚少涉及,但实际操作中非常有用。在没有课也没有实验的业余时间,我们勤加练习,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事实上,当项目结题时,我们利用实验数据亲自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内心成就感MAX

        科研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何谓实践中学习。有时,理论课堂上老师教授一些抽象的新知识,大家听得云里雾里。我们转念一想,类似的现象我们在科研中似乎遇到过,一旦抽象的概念有了实体,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还是必要的,课堂所学最终还是要付诸实践,实验室经历让我们更有自信地面对以后的科研挑战。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我们虽然很累但很开心,实验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整个项目的是进行过程中,每每遇到困难,老师和师兄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在采样和实验中也参与了不少工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龚骏老师、林贤彪师兄的指导,以及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从旁协助!

海洋学子

合照(左二为林贤彪博士后,左一、右一、右二分别为黎泽欣、李文静、郑懿洁,中间两位为养殖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