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学术讲座预告第224期:西太平洋环流及其与边缘海相互作用在ENSO动力学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西太平洋环流及其与边缘海相互作用在ENSO动力学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发布人:曾瑛
发布日期:2020-10-28
主题
西太平洋环流及其与边缘海相互作用在ENSO动力学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海琴三号大楼A201会议室
主讲人
袁东亮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持人
王东晓 教授(中山大学)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报告人简介:
袁东亮,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A、B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曾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首席科学家,多次带队远赴热带西太平洋开展科学调查,领导建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西太平洋-印尼海潜标阵列。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发现并命名了太平洋北赤道逆流下的次温跃层潜流——北赤道次表层流(NESC),代表中、东赤道太平洋水团横跨太平洋向西流动并通过印尼海进入印度洋的唯一通道。发现了印尼贯穿流的两个新的分支:马鲁古海和哈马黑拉海分支。2)国际首次揭示大洋次温跃层环流动力机制——为风旋度驱动的低阶斜压模态的叠加,揭示热带大洋非Sverdrup环流结构,对经典大洋环流理论进行了修正。3)建立赤道罗斯贝波在不连续西边界非线性反射的动力学理论;是国际上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通过印尼贯穿流相互作用的“海洋通道”机制理论的前沿研究学者。4)发现了我国闽浙沿岸的跨陆架穿刺锋面现象、南海深层“三明治”环流结构等海洋学现象,揭示了黑潮通过黄东海跨陆架环流和吕宋海峡非线性环流与边缘海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