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2023年12月5日下午,海洋科学学院在海琴三号C507讲学厅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校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并就秋季工作会议内容进行研讨。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同志主持。
李春荣书记首先传达了2023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高松校长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主题的大会报告精神。报告指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世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提升整体效能。接着,李春荣书记传达了校党委陈春声书记在2023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精神,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化中央巡视整改成果运用,落实好“一校一策”工作要求,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李春荣书记指出,海洋科学学院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提升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水平,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基础研究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科技自信自强提供人才支撑;优化科研管理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科研生态,激发创新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学院党委李春荣书记讲话
李春荣书记还传达了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刁振强同志在秋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做了全覆盖纪律警示教育。李书记结合今年以来有关违纪违规的通报案例,强调学院教职工要引以为戒,筑牢思想防线,增强规矩意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为学院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紧接着,廖喜扬副书记对全院教职工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通报了学院目前需重点关注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希望全院师生能够从实验室安全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有序开展科研工作。会议最后,赵俊副院长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行了重点工作部署。

学院党委廖喜扬副书记讲话

学院副院长赵俊教授讲话
11月20日至12月4日,全院21个科研团队均召开会议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专题学习,深入交流研讨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学习体会。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团队
院长 王东晓教授
此次秋季工作会议中,高松校长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把有组织的科研和自由探索的目标对接到国家创新体系上面,科研成果要能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同时,还要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涉海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促进海洋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为服务学校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深水沉积过程与资源效应团队
副院长 苏明教授
学校秋季工作会议中的报告强调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紧密结合自身领域,深入研究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加强与各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创新合力,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相结合,找准自己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海洋生物养殖与环境研究团队
院长助理 卢建国教授
高松校长的报告中诸多关键词“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作为学校科研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科研兴趣和自由探索,也要要瞄准世界和国家战略需求,我们团队着力关注的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建设和滨海湿地修复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能为海水养殖发展和碳中和的实现贡献力量。实际科研工作中,如何将自己所做的基础科研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和红树林多样性和碳库监测方面做了持续数年的工作,为当前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和湿地修复的评价和下一步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从而将基础的科研监测走向应用,真正服务大湾区发展,为改善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为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建设和滨海湿地碳汇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做出贡献。
海洋环境遥感团队
艾彬副教授
秋季工作会议中强调了覆盖文、理、医、工、农、艺等各个学科的协作,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兼顾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以重大原始创新带动关键核心技术进步,大力推动国家在若干科技领域由跟跑、并行走向领跑。这体现了一个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越来越依赖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和融合,作为科研和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在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中更加注重多学科的结合和交叉。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基础,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海洋科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海洋观测、遥感和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量海洋数据得以收集和记录。海洋大数据的研究已成为海洋科学前沿的热点之一。作为海洋环境遥感的研究团队,应当加强遥感数据与其他观测数据、遥感模型方法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值模拟等方法的交叉融合,实现大尺度、三维海洋参数获取与预报,突破目前遥感技术局限于海洋表层探测的技术瓶颈,助力推动深海观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为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变迁、生物多样性变化、自然灾害乃至气候变化等问题提供重要支撑,这对于探寻和开拓海洋的无限潜力、走向构建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团队
陈碧双副教授
秋季工作会议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主题,是在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实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经过认真研读高校校长的报告,我获益良多。一是高校科研要深刻理解科学问题的价值所在。我们作为高校老师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老师应该深刻理解科学问题的价值所在,坚持做有用的、有创新性的、有影响力的研究。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目标意识,瞄准关键问题做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应用难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契合高校报告中的主旨之一“科技创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二是坚持科研创新与教书育人有机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而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一定是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高校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机制有待完善。所以我认为专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将自己所在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反哺科研,发现科研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