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论坛(8)| 刘占江:斑点叉尾鮰性别决定机制的探索之旅

发布人:胡杰伟

        2023年5月12日上午,海洋科学学院海琴论坛第八期在海琴3号A201举办,论坛邀请了美国雪城大学副校长刘占江教授作题为“斑点叉尾鮰性别决定机制的探索之旅”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海洋生态基因组研究团队负责人卢建国副教授主持。

image-20230522190320-1

主讲人刘占江教授

 

         学院王东晓院长对刘占江副校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深海深海远洋动力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创新引智基地”的基本情况,希望能通过本次与美国雪城大学的交流加深双方的合作。

        刘占江教授系统介绍了团队在斑点叉尾鮰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历程。斑点叉尾鮰拥有XY性别决定系统。团队通过QTL确定了斑点叉尾鮰的性染色体,并进一步通过雌核发育的方法培育全雄个体,进行Y染色体测序和组装,发现XY染色体并未明显分化,并识别出约为8.6Mb的性别决定区域。结合三维基因组和表观遗传研究手段,刘占江教授团队通过甲基化检测发现,斑点叉尾鮰雌雄个体的甲基化水平在性染色体上出现明显且可遗传差异。同时发现,hydin基因在雄性中特异表达,可能是潜在的性别决定基因。甲基化抑制剂处理会导致性逆转,且hydin等一系列雄性基因表达上调。另外,温度也可以影响斑点叉尾鮰的雌雄分化,并影响甲基化水平。通过一系列工作,刘占江教授团队提出斑点叉尾鮰的性别可能是受基因组印迹(genome imprinting)控制的观点。最后,刘占江教授分享了他对鱼类表观遗传研究发展的思考与展望,指出甲基化控制性别分化可能普遍存在于鱼类当中。

        讲座结束后,刘占江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详细解答了大家的提问。

image-20230522190448-2

会前合影

 

人物介绍

        刘占江教授,美国雪城大学副校长。曾任明尼苏达大学任研究教授,美国国家生物公司研究发展部主任;曾任美国奥本大学杰出教授、水产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奥本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奥本大学科研副校长、执行副校长。

        刘占江教授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是分子生物学和水产基因组学科的领衔科学家,担任美国国家水产动物基因组计划总协调人、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海洋与人类健康科学顾问、联合国FAO水产资源专家、联合国第三个千年水产养殖论坛专家、加拿大水产基因组工程(cGRASP)科学顾问、国际水产养殖遗传网专家等重要职务。

        刘占江教授所领导的鱼类分子遗传与生物技术研究室是世界上开展水产动物基因组和鱼类转基因研究最早和最权威的研究室之一。他培养了100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获得了80多项总额超过4800万美元的资助,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2002年Alumni Professorship和2007年Creative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Award等40余项奖项,2007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理事,2017年被选为世界水产学会理事,现担任Marine Biotechnology主编、BMC Genomics和BMC Genetics副主编以及Aquaculture等多个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