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李敏纯在自然资源部2022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2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获奖名单,我院海洋生态学团队博士生李敏纯,代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交了参赛短视频作品《鲸落:深海荒漠中的生命绿洲》,经过激烈的比拼,该作品最终荣获优秀奖。
此次自然资源部科普讲解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在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然资源科普传播能力,引导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李敏纯以我院谢伟副教授在2020年3月执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航次任务过程中,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的科考成果为基础(图1),从“鲸落”的概念、生态意义开始讲解,并对“鲸落”的发展阶段和探索历程进行了生动的阐述。该短视频从海洋生命周而复始的壮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出较强的科学前沿性及通识性,在海洋科普方面,具有显著的宣传效果。

图1 我院谢伟副教授2020年3月在南海1600米处拍摄的鲸落图片
鲸落被认为是维持深海生命和生态的驱动性食物来源,鲸鱼尸体分解的不同阶段支持着从大鲨鱼到微小细菌等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阶段被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即鲨鱼和螃蟹等食腐动物清除鲸鱼的软组织。第二阶段为机会主义者阶段,其他的异养动物利用较大的食腐动物提供的剩余食物,它们在鲸落周围的沉积物中定居下来,并在鲸骨上或鲸骨内清除任何的残留物。第三阶段是嗜硫阶段,该阶段以化能自养过程为主要特征,鲸骨腐烂时产生硫化氢,某些细菌可以直接从硫中获取能量,而较大的生物则依赖于它们体内的硫细菌而生活。鲸的有机质被完全消耗后,其骨骼会矿化形成礁岩,仍旧是许多海洋生物的聚居地(图2)。

图2 太平洋鲸落生态系统演替的三个阶段
(图片修改自:Hilario, A. et al. 2015, Mar. Ecol.)
相关链接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的新闻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4200102567574409476
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布2022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获奖名单的公告
https://mp.weixin.qq.com/s/VLufX6LpacFLsMwy6kqY0Q?scene=25#wechat_redirect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选手荣获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佳绩
https://mp.weixin.qq.com/s/HJA5cxCmNr0IWqnas39Q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