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人:胡杰伟

        2022年12月4日,第七届“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四号南方海洋实验室举行。我院副院长苏明教授、党委廖喜扬副书记、贾坤同副教授、高志增副教授、孙绍杰副教授、李朴副教授、李登峰副教授、谭羽俊副教授、于小龙副教授、林根妹副教授、叶雷平助理教授、王麟助理教授、刘姗博士后、孙艺轩老师等14位老师出席。来自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活动。

主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2022级物理海洋学硕士研究生陈晓东与2020级本科生黎梦真主持活动

 

        论坛伊始,苏明副院长致开幕辞。他代表学院对参与本次论坛的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充分肯定了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海纳百川”学术论坛是提升海洋学子学术科研能力和促进学科交流发展的重要途径,苏明副院长鼓励各位参会同学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锻炼学术汇报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努力成为卓越的海洋人才。

苏明副院长致开幕辞

 

        接下来,李朴副教授应邀作题为“An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Marine Oil Spill Management”报告。他对于海洋溢油管理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构成、及其开发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详细阐释。

李朴副教授作题为“An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Marine Oil Spill Management”报告

 

        于小龙副教授应邀于线上作题为“Kinetic energy transfers between mesoscale and submesoscale motions”报告。他对于中尺度和次中尺度过程之间的动能传递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尺度-次中尺度之间动能的传递可能存在两个季节性阶段(冬季逆向传递,春季正向传递),且由不同的动力机制主导,冬季为混合层不稳定主导,春季为锋生过程主导。

于小龙副教授作题为“Kinetic energy transfers between mesoscale and submesoscale motions”报告

 

        林根妹副教授应邀作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issue-associated bacterial community of two Bathymodiolus species from the adjacent cold seep and hydrothermal vent environments”报告。她介绍了来自相邻冷渗漏和热液喷口环境的两种深海贻贝的组织相关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表明深海贻贝具有组织相关性的微生物群落,在元素循环中发挥多种作用,是相邻冷泉和热液两种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交互的重要载体。

林根妹副教授作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issue-associated bacterial community of two Bathymodiolus species from the adjacent cold seep and hydrothermal vent environments”报告

 

        刘姗博士后应邀作题为“Middle and Late Cretaceous deep-water circulation in the NE Atlantic”报告。报告对于东北大西洋中晚白垩世深水环流进行了阐述,指出从特提斯到高纬度地区的深水源区在约100-90 Ma发生了显著变化,西班牙东北部和法国可能是晚白垩世等深岩露头形成的潜在地点。

刘姗博士后作题为“Middle and Late Cretaceous deep-water circulation in the NE Atlantic”报告

 

        随后进行分论坛评审环节。经过初审,进入论坛报告的14名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及11名本科生通过口头报告或展板报告的形式对科研工作成果进行了展示。各位报告人从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结果与讨论等多个方面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生动详尽的讲解,专家评委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选题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评委老师的专业点评与指导让同学们收获良多。

image-20221212145001-1image-20221212145022-2image-20221212145037-3

展板报告

 

海洋环境与生态动力过程分论坛

 

海洋生物资源与深海生物学分论坛

 

海洋动力与物质运输过程分论坛

 

海洋沉积过程与资源效应分论坛

 

        各分论坛精彩纷呈,各专家在闭幕式上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与指导。于小龙副教授指出,选手作报告时应与观众有更多的眼神交流,并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利用学校顶级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孙绍杰副教授充分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并对选手们报告中的PPT汇报细节进行指导。叶雷平助理教授希望海科院的同学们更多地与兄弟学院进行良性竞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王麟助理教授表扬了同学们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贾坤同副教授对于现今本科生越来越高的科研水平表示感叹,并对本届“海纳百川”组委会高效的组织能力表达了肯定。林根妹副教授表示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给她本人的科研工作也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思路。非常欣赏各位同学的勇气,并希望同学们可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李登峰副教授表示同学们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希望更多地把握机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刘姗博士后对各位同学表达了恭喜,对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表示了高度认可,希望同学们能自信地站在国际舞台上。高志增副教授肯定了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谭羽俊副教授赞叹了同学们一届比一届更优秀,鼓励同学们能够到更多的国际会议上展现中大人的风采。

于小龙副教授点评

 

孙绍杰副教授点评

 

叶雷平助理教授点评

 

王麟助理教授点评

 

        经过专家评审,姚兰、何翠、李政坤、罗希四名选手荣获口头报告一等奖,陈祺、柳莹莹、马启涵、丘婷、梁子君、陈嘉欣四组选手荣获口头报告二等奖,杨陶然、郭乃溶、彭锦洲、刘帅四名选手荣获口头报告三等奖,其余口头报告参赛选手获优秀奖。刘佳威、陈路晟、罗希、林子雅、柳莹莹、马启涵、丘婷、董梦丹、刘心悦七组选手获得最佳展板奖,其余展板报告参赛选手获参与奖。专家评委为各位获奖选手颁发奖状并表示热烈祝贺。

孙绍杰副教授、于小龙副教授为“海洋动力与物质运输过程”分论坛口头报告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贾坤同副教授(左三)为“海洋生物资源与深海生物学”分论坛口头报告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高志增副教授(左三)为“海洋环境与生态动力过程”分论坛口头报告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李登峰副教授(左三)为“海洋沉积过程与资源效应”分论坛口头报告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image-20221212145821-4image-20221212145844-5

苏明副院长(左二)、廖喜扬副书记(右二)为分论坛最佳展板奖获得者颁奖

 

        随后,苏明副院长向所有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同时也感谢了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并对选手们提出新的期盼。他提到,除了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希望各位同学在讨论拔高的部分更进一步,提早准备,多沟通常交流。最后,廖喜扬副书记回顾 “海纳百川”活动的举办经历,向多年的支持和参与的师生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对研究生会工作人员以及本次活动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并祝愿“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论坛活动越办越好!

廖喜扬副书记讲话

 

        据悉,“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论坛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自2016年来已举办七届,面向全校涉海相关学科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征文,旨在促进海洋科学的学科交流与发展,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助力中大学子成长成才。本届会议以“海洋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为主题,以海洋动力与物质运输过程、海洋沉积过程与资源效应、海洋环境与生态动力过程、海洋生物资源与深海生物学等为分论坛关键词,共收到口头报告34篇,展板报告20篇。经专家初审,共遴选出28份口头报告、20份展板报告进入大会,分别来自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充分促进了我校涉海学院学子之间的学术科研交流。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获奖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