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领航,逐梦深蓝——我院举行2022学年师生见面会暨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稿件来源:红心领航,逐梦深蓝——我院举行2022学年师生见面会暨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发布人:陈哲正

        9月18日,海洋科学学院先后在珠海校区和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2022学年师生见面会暨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班主任、辅导员等二十余位老师出席活动,王东晓院长和李春荣书记分别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2022级研究生新生、2021级本科生和2022级本科新生分别在珠海校区和广州校区南校园参加活动。

 

廖喜扬副书记主持师生见面会

 

上午,2022级研究生新生及2021级本科生师生见面会在珠海校区举行,李春荣书记首先致辞,对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李书记表示,开学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意味着新的航程与奋斗、新的责任与使命。他寄语全体同学,要做心存感恩者、胸怀大志者、身心强健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追求卓越,做好自己当下的主业,成为堪大用的国之栋梁。

 

李春荣书记致辞

 

苏明副院长针对海洋科学专业学习与科研情况进行学院教学方案、科研训练、实习实践、出海科考等方面的介绍。他表示,学院课程设置清晰合理,层次分明,海洋特色鲜明,学院也具备优异的野外实习、海上作业条件,希望同学们主动积极利用学院特色平台,投身海洋、立志报国,学好过硬本领,一起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奋斗。

 

苏明副院长介绍海洋科学专业学习情况

 

随后,学院三个教研室分别介绍各教研室特色与教学科研情况。“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研室主任易梅生教授、“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教研室主任赵俊教授、“海洋环境保护与评价”教研室副主任杨颖副教授先后发言,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各教研室的教学、人员、研究团队、人才培养及最新科研进展等情况。

 

易梅生教授介绍“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研室

 

赵俊教授介绍“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教研室

 

杨颖副教授介绍“海洋环境保护与评价”教研室

 

胡子峰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出海科考的感受和海洋科学教学科研的心得。胡老师在7月份圆满完成的“中山大学”号首航暨南海西边界流综合调查科考航次中担任执行首席科学家,他向同学们展示了首航的科考过程与出海实景。落日、余晖、海上作业……生动的出海实景画面令人心驰神往,引起阵阵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奋发学习,争取有机会登上“中山大学”号。

 

胡子峰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随后,在校生代表2020级博士研究生邓惠文发言。她回顾了自己在学院的八年学习生活,分享了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科研等生活的丰富经历。她提到,参加大创项目对激发自己的科研兴趣、提高思想力、学习力和行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也分享了如何面对科研中的“心理落差”以及如何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她勉励同学们主动锁定好赛道,踏踏实实奋发前行

 

在校生代表2020级博士研究生邓惠文发言

 

新生代表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恒康发言。他表达了他即将在中大开启自己人生新篇章的兴奋与期待,并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三个目标:一是志存高远,淬炼品格,做被中大精神淬炼出的中大人;二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迷茫时明晰方向再赶路,不急不躁,踏实前行;三是不畏挑战,醉心科研,以持之以恒的毅力,保持对真理的孜孜不倦,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展现中大海科院学子的真风采。

 

新生代表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恒康发言

 

最后,王东晓院长为同学们讲授“思政第一课”,主题为《中国海洋事业改革开放40年系列成就——深海远洋》。王院长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强国”战略讲起,强调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他从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深海“三部曲”——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三个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王院长还分享了自己出海科考的心得,并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我国海洋科学家们对深海远洋的浓浓情节和为海洋事业奋斗的深厚爱国情怀。最后,王院长从国家战略和学科优势、装备优势、人才培养优势、协同优势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的背景与建设情况,他提到今年6月-7月,“中山大学”号成功完成了首航暨南海西边界流综合调查科考航次。承载着历代中大人向海图强海洋梦的战略发展重器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大“乘大船、去深海、做大事”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王院长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立志为我国海洋事业的进步发展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做新一代的海洋人,为我国海洋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王东晓院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下午,2022级本科新生师生见面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王东晓院长致辞,他对2022级本科生新生加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表示热烈欢迎,对同学们入学以来表现出来的健康、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表示赞赏。王院长希望新同学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自强自立,勇于担当,学会担当,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的资源和平台,培养专业兴趣,努力学习知识,主动了解海洋资讯和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王东晓院长致辞

 

教师代表李登峰副教授寄语2022级本科生新生,他指出现在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时代,要把握这个时代机遇,学会借力打力,迎难而上。他对新生提出以下几点希望:树牢理想信念,做好人生规划;充分运用资源,学好专业知识;积极乐观生活,珍惜美好青春。

 

李登峰副教授寄语2022级本科生新生

 

在校生代表2019级本科生潘皓同学分享了他在海洋科学学院三年来的学习生活和心路历程。他指出,初入大学难免会有压力和焦虑,如何处理这样的心态,关键在自身。他劝勉新生们从容走好脚下每一步路,登顶之路困难重重,先从容地走好眼前的几个台阶;另外要勇敢地去闯未知的路,把握学校学院提供的机会和平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实训。

 

在校生代表潘皓发言

 

2022级本科生新生代表、来自云南凤庆的谢天火同学讲述了他与中山大学的缘分,表达了他入读海洋科学学院的激动心情。他在中考后参加了凤庆县一中的夏令营,受到中大支教学生的青春气息和学识风范感染,从此便与中大结缘。高考填报志愿时,谢天火选择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并被录取,他立志并坚守中大逐梦海天的精神,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的人,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科生新生代表谢天火发言

 

在师生交流环节,2022级本科新生们踊跃提出大学生活以及专业学习的相关问题,老师们对同学们的疑问逐一耐心解答,王东晓院长将《走近南海:中国海洋学家南海考察笔记》赠送给积极交流的同学,鼓励同学主动学习海洋科考知识。

 

在军训的军训拉歌大赛中,我院2022级本科新生用他们青涩而坚毅的歌声齐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师生见面会上,同学们在教室中再次唱出心中那份炽热滚烫,展现出海洋学子朝气蓬勃、光芒四射的精神风貌。

 

学生齐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李春荣书记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为2022级本科生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主题为《爱国、爱校、认识海洋、关心海洋、经略海洋》。李书记首先强调了爱国的重要性: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紧接着,李书记从1924年的中大西沙科考情缘谈起,将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和海洋科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并从发展定位、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目标、优秀毕业生等方面介绍了海洋科学学院概况。随后,李书记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为同学们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的重要论述。李书记提到,关于海洋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有特色、最重要、最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由强国、海路、经略、和平、公共、包容六方面组成,从而形成一个互为渗透、互为支撑和相互影响的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的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也体现了“治球理海”思想,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性,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引领。最后,李书记向同学们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攀登高峰;二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国内外时事,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坚守主业,学习为重;四是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五是知行合一,争当实干家,学到的知识不能只装在脑中,更要落到行动上;六是注重身体锻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李春荣书记讲授“思政第一课”

 

廖喜扬副书记在珠海校区和广州校区南校园分别对同学们进行反诈安全教育,他分享了反诈套路、反诈案例等,提醒同学们诈骗套路就在身边。廖喜扬副书记强调,同学们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可疑事情时立即向老师、警方求助。

 

 

廖喜扬副书记做反诈安全教育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涉浅水者得鱼虾,入大海者擒蛟龙。学院希望同学们培养“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学院全体教职工祝福同学们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珠海校区师生见面会合影

 

南校园师生见面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