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振奋铠甲,拿下时间刺客——2019级硕士生马尧亮
个人简介
马尧亮,男,汉族,共青团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地质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硕士攻读期间获研究生一等奖助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中山大学2022届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等,毕业后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自然资源局工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海科院春秋七载,转身眨眼而过。回顾我本硕七年在中大海科院的学习生活,受益匪浅、感悟良多,在此有感而分享,希望大家取精华去糟粕,有所收获。
明确方向
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自由开放,提供了滋生懒惰的温床,也提供了汲取知识的土壤。初入大学,大学里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多姿多彩的体育竞赛、门类众多的科研项目会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迷茫的人就像走进莫比乌斯环在原地打转,但方向明确的人就像从池塘游进海洋如鱼得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疲于奔跑在社团、球队、课堂之间,被动地完成各种课堂作业和课后活动,缺乏自我思考和对个人发展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动力消退,生活乐趣减弱,陷入了沉迷网络游戏的深渊。
但在大二专业分流的时候,我选到了我感兴趣的专业,重新焕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成绩也从及格边缘变成名列前茅,最后在大三大四的努力和坚持下,奋力拉回了我大一大二难堪的绩点,幸运地争取到推免资格。在大学里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十分重要,努力奋斗永远为时不晚。
把握当下
在研究生阶段的我们容易陷入 “完美主义”的怪圈: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开个好头,就不怎么想继续做下去,类似“破窗效应”。我也观察到,有同学过于相信缘分依赖命运:没有自主思考、没有阶段性目标、没有长远规划,总是口头挂着 “如果当初……那就好了”,悔恨之意扑面而来。其实,万事开头难,我在刚接触科研的时候也是十分好奇充满兴趣的,但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渐渐感觉到科研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或许是自我感觉能力有限,或许是初心已变,我渐渐认为自己以后不适合做科研。尽管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我并没有荒废剩余的研究生学习时光,而是考虑好毕业去向并为之努力准备。我与导师商量好每一时间段的科研任务并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好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并付诸行动,最后我不仅考上了广东省选调生,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因此我想说,如果你始终坚持“完美主义”,即使开了个“蛇头”,也要把握好当下,结个“虎尾”;如果你坚信缘分命运,也希望你可以把握好当下,时刻做好幸福来敲门的准备。
之前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很多HR问过我,“你的专业和你日后的工作内容可能不太对应,你是否觉得浪费了所学知识”。对此我深有感触,其实,有形的东西都会老去,无形的却能改变人生。学校里我学到的更多是学习能力,知识只不过是学习能力的载体和证明。我从来不觉得会浪费,我深知大洋里的冰山更重要的不是水面之上的知识而是水面之下的能力。在学校里,没有白学的知识,只有白度的时光,诸君一定要学会把握当下。

在“沈括号”科考船上
有舍有得
如果大家抱怨着身边的不公,至少时间对大家来说都是公平的,当你每浪费一个小时,别人就多做六十分钟的事情。时间是有限的,学习生活却是无限的,因此,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学会珍惜时间,还要学会分辨轻重缓急,分清主次。面临提交课程报告,却碍于面子受邀和同学吃饭娱乐,导致课程报告不过关;兴趣广泛,课程学习排满,课后活动无缝填充,超出精神与身体的承受,导致最终两头都没做好…… “都要”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慢慢培养,但不分主次的 “都要”是一种毒药。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事项,你会得到更充沛的精力和更自在的时间,要学会取舍,抓主要矛盾。

在第二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上做口头报告
迎难而上
学校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困难的课程作业、棘手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在科研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身体难以忍受的野外工作、遇到难以解决的学术问题。尽管我现在回头看皆是云淡风轻,但经历时都是疾风骤雨,这是大学生活的常态,遇到了不要慌张。这需要我们去适应,做好心理预期,避免遇到困难的一蹶不振。遇到超越自身能力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合理求助,求助同学、求助导师、求助学院等。这里我十分感谢我的导师刘维亮教授,他虽然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事项繁多,但也十分关心我的个人发展和生活状态。疫情期间我的感情问题、去西藏采样时我的身体问题、面临毕业我的个人发展问题等,导师都无微不至地与我谈心交流,帮助我渡过难关,更不用说日常的科研难题了。

我与导师刘维亮教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遇到困难,我们可以休息,可以绕道,可以解决,但不应该停下人生的脚步,不应该闭上探索的目光,不应该低下奋进的头颅。

在西藏野外采样
时间像是一位刺客,在我以为还在风雨球场参加开学典礼的时候突然告诉我“你毕业了”;在我似乎去教学楼A区注册报到的时候突然告诉我“学院办公室已经在海琴3号”……时间刺到我的回忆,但没刺掉我的努力。我在中大海科院七年,在学业上小有成果,也多得我一直激励自己,一直相信努力终有回报,一直相信拼搏振奋人生。
最后感谢学校和学院七年来的培养与支持,感谢各位老师七年来的教学与指导,特别感谢刘维亮导师的教导与关怀。云程发轫,万里可期。祝福学弟学妹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祝愿大家在海科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与你相遇于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