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学术沙龙(5)| 吴玉萍教授:海洋鲸类污染物暴露与生态健康效应

发布人:林奇琦

        2022年6月1日下午,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届海洋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海琴学术沙龙”在海琴3号A201举办。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我院吴玉萍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海洋鲸类污染物暴露与生态健康效应”的学术报告,吴玉萍教授从大湾区鲸类现状、面临威胁,以及环境污染物对以中华白海豚为代表的海洋鲸类动物的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吴玉萍教授作报告

 

        珠江口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哺乳动物栖息地,生活着超过15种鲸豚类动物,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是全球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严重的鲸类种群之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代表的近岸鲸类是指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哨兵物种,对其进行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吴玉萍教授介绍,目前大湾区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呈衰退趋势,其中环境污染是威胁其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湾区中华白海豚体内蓄积的污染物与全球其它海域鲸类相比处于高位水平。随后,吴玉萍教授为大家重点介绍了海洋鲸豚典型污染物暴露特征和时空趋势、海洋鲸豚暴露污染物的健康效应、污染物对海洋鲸豚的遗传毒性效应、污染物沿鲸豚食物链中的迁移与转化研究等。吴玉萍教授指出,中华白海豚作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环境的指示物种。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正在严重威胁着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保护中华白海豚迫在眉睫。对中华白海豚进行保护,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及近岸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吴玉萍教授团队数十年来一直持续开展中华白海豚研究。在大湾区海域已成功识别中华白海豚个体2400多头(占该区域群体总数的90%以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个体辩识数据库、遗传资源库等,在海洋鲸类污染物暴露与生态健康效应等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

 

吴玉萍教授与现场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