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2022年中山大学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人:陈哲正

2022年5月25日,我院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主持,全体教职工160余人参加会议。

 

党委书记李春荣主持会议

 

会上,李春荣书记首先传达了高松校长《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大会主题报告精神。高松校长的报告围绕“人才培养”主题,强调要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方面的工作。李春荣书记指出,学校将通过在院系内推行分层次的多样化培养方案,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通过建立教师分系列聘任体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的评价改革等举措深化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将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跨院系跨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合作,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李春荣书记还传达了陈春声书记的大会总结报告和马骏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关于师资队伍和学部建设的专题报告。他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外部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及时调整人才策略去应对挑战,是学校下一步将要重点考虑的。对此,学校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人力资源统筹规划,在海洋学科实行集群双聘的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进机制,健全完善人才培育和激励体系,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他还介绍了学校关于学部制的一些设想,主要是通过设置学部来加强统筹学校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副院长邹世春教授传达了兰平副校长关于科学研究的专题报告。他表示对兰平副校长报告中的“利用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撑人才培养”的理念印象深刻。海洋科学学院正通过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的紧密合作,“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的出航科考、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编写海洋科学教材等,致力于建设国家级的科研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教协同育人作用,为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学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学院通过举办海洋大讲堂、海洋科学学术讲座等学术沙龙活动,为学生搭建学科交叉的交流的平台,培育学生开阔的科研眼界,并依托珠海校区的大海洋学科群,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交叉研究平台。

 

邹世春副院长传达兰平副校长关于科学研究的专题报告

 

廖喜扬副书记传达了刘济科副校长关于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他从报告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出发,详细解读了学院的招宣政策,课程设置理念,强调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有机统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建设;加强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大创科研训练项目实现全覆盖,健全交流交换与联合培养的工作机制,追求卓越教学,深化“三全育人”,调动学生促进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落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

廖喜扬副书记还传达了余敏斌副书记关于学生工作的专题报告。他表示学院将坚持党建引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艺术活动、志愿活动、国际交流、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健全学生工作队伍,优化“党-团-班”一体化管理体系,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推动五育并举,提升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从而提高创造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构建与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工作体系。

 

廖喜扬副书记传达刘济科副校长关于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及余敏斌副书记关于学生工作的专题报告

 

院长王东晓教授做总结发言。根据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的精神,学院党政班子第一时间对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路做了研讨和部署。王院长强调,我院人才工作和科研工作仍存在提升空间,在引进人才的培育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青年人才项目立项困难,承担国家级项目的竞争力不足,需要思考如何解决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各科研平台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引领作用,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争取走在国际科研的前列,推动学校和学院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会议最后,李春荣书记表示高松校长的主题报告内涵丰富,需要反复仔细研读并深入思考,并将人才培养作为学院长期坚持的主要目标。他表示,海洋科学学院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遵循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部制改革等工作落到实处,利用好“深海深地深空”的大海洋学科群的学科交叉优势,激发科研创造活力,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与会教职工认真听报告

 

教职工代表发言:

高松校长的报告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海洋科学学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学校大海洋学科平台建设,我院积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卓越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高校长指出,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如何激发院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我们专任教师来说,我想我们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向学生传播国际前沿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投身课程思政,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万志峰教授image-20220601183311-1

 

万志峰教授发言

 

高松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上的主旨报告内容详实,思路清晰,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为学校的发展感到自豪与高兴,也感到责任与压力。校长在报告中强调,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高等院校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基本特征。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校长在报告中多次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让我重新思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科研是为了更好的教学。通过科研,学生可以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掌握最先进的分析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最新科研结果的介绍,让学生通过科研更好地学习先进的分析手段。——王牧骅副教授image-20220601183311-2

 

王牧骅副教授发言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我更加了解学校未来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我被高校长阐述的“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触动。海洋科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院内外、校内外其他学科方向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包括青年突破项目,各种方向的海洋科学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促进不同方向老师对各自研究工作的交流和认识,从而拓宽自己科研工作的维度。在学生培养方面,我认为也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授课,大创项目指导及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加入海洋科学学科交叉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海洋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培养综合型海洋科学人才。未来我将继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杨颖副教授

 

高松校长在春季会议的报告中引用了很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学案例,逻辑清晰,一个问题扣一个问题,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引出“引领未来的人”,又从“什么样的人才能引领未来”引出“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核心能力,再由“如何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引出“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人才培养理念,如何落实这16字或者优化改进,即要求我们进一步理顺“广博与专深”关系,优化现有培养方案,做好顶层设计,也要求老师们梳理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希望老师们后面多交流、多提建议,有任何困难和问题欢迎随时与我沟通,我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教务秘书 刘亚婷老师

 

刘亚婷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