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世界气象日专题海洋大讲堂:台风灾害的特征、影响和防御
在第六十二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气象工作在海洋研究领域的重要应用,进一步理解202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的深刻含义,我院于3月23日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学楼C205举办世界气象日专题海洋大讲堂。王麟助理教授应邀作题为“台风灾害的特征、影响和防御”的报告。
王麟助理教授作报告
王麟助理教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世界气象日的起源与设立意义,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国际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与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王老师以“卡特里娜”、“桑美”等经典台风事件为例引入本次报告的主题。通过王老师的介绍,同学们认识到台风具有两面性,在带来降温降雨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早预警、早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现场
之后,王老师从生成机制、风力等级划分、命名规则、环流结构、时空分布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台风的特征与成因。王老师指出,台风一方面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不小的破坏,另一方面它也能打破海水分层结构,有助于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带至表层,促进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增加受影响海域的渔业资源容量。王老师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台风观测的主要方式以及台风预警系统工作的原理、优势和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台风的观测主要依托于科研项目,在业务化领域里缺乏更加精确的观测体系。经过王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意识到加强对台风等气象水文气候信息的监测将会极大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本次讲座科普性与学术性兼具,内容充实,发人深省,同学们认真听讲,反响热烈。
同学们认真听讲
2022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表明在当前的气候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刻不容缓。传统的天气预报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台风灾害破坏程度准确地预测评估,是未来气象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从而为提前部署针对性的防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而海洋和大气联系紧密,海洋是地球大气最大的水汽来源,极端的气象灾害事件将极大影响海洋状况。加强对于气象工作的认识,助力防灾减灾,与每一位海洋学子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王麟助理教授的报告,同学们获益匪浅,将会积极地投身其中,为防灾减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