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海西部夏季综合航次”圆满完成科考任务
2021年8月28日,“向阳红03”科考船圆满完成“南海西部夏季综合航次”科考任务,在海南三亚顺利靠岸。本航次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资助,中山大学负责实施。
航次出发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院士、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在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赵玮教授、海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蔡亲波、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教授、学院党委李春荣书记等专家领导参加了启航仪式,并慰问科考队员与船上工作人员。

启航仪式专家报告会合影

学院党委李春荣书记宣布航次临时党支部成立,由邱春华同志担任支部书记

陈大可院士(右一)、邰忠智副校长(右二)与船长徐华(左二)交流

陈大可院士(中)、邰忠智副校长(右一)慰问科考队员与船上工作人员

启航仪式吴国雄院士、陈大可院士、邰忠智副校长与科考队员合影

科考作业现场

航次首席科学家王东晓教授在航次期间为科考队员开展学术讲座
本航次分为两个航段,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王东晓教授担任第一航段共同首席科学家,龚文平教授担任全程首席科学家,邱春华副教授与姚凤朝副教授担任首席助理,共有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西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38名师生参加。
本航次针对“南海深层环流特征及其与复杂地形的相互作用”这个科学问题,通过在南海西部进行多站位、多学科综合观测,对南海西边界流、中尺度涡及其影响下的底部沉积物搬迁、海洋生物习性变化、水质变化等过程进行了研究。航次任务包括:物理海洋方向的潜标布放和回收,水下滑翔机的布放与回收,CTD、VMP的站位观测,MVP的走航观测,以及探空气球的释放;海洋地质方向的重力柱采样以及多管采泥器的使用;海洋生物方向的水样采集和分析等。航次任务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协同的特点,获得了丰富的数据。
本航次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科学考察任务,后续将对采集的样本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预期将加深对南海深层环流的认知。同时,本航次锻炼了一支基础扎实、作风优良的海洋科考队伍,为未来海洋研究培养后备力量。

航次临时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

潜标准备工作

潜标布放

水下滑翔机布放

重力柱回收


航次结束科考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