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711)| 学习分享:参加海洋科学学院第6期红色教育培训班(梅州)——学员集锦(第一组)
2020年11月21至22日,学院“第六期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班(梅州)”顺利举办,本次培训由学院党委李春荣书记带队,全院24名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本次培训班学员分为3个学习小组,培训结束后,第二组学院开展了学习分享与讨论。

第一组学员合影(左起:来志刚、刘维亮、李春荣、何蕾、刘汾汾、慈志佳、熊海仙、叶雷平、林奇琦)
学院党委书记、海洋生物第一党支部 李春荣:
关于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学习强国上有篇分享总结了14个关键词,其中一个是“办好自己的事”,当下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机遇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集体亦或个人,都应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于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越位也不缺位,坚守做好自己的主业,即基层党建工作,凝心聚力带领全体同事服务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和学校的“海洋强校战略”。另一个是“科技兴国战略”,这正是面对现在严峻的国际形势提出的紧迫要求,重点快速地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这对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既是使命,更是机遇和挑战。
海洋地质第二党支部 刘维亮教授:
参观叶帅纪念馆和故居,很景仰叶帅写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目前我国面临国外核心技术“卡脖子”,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意志,继承革命传统,学习叶帅诗中所写的攻关精神,必定能在科技创新上走在世界前列!
海洋生物第二党支部 何蕾副教授:
2020年11月20-22日,参加了学院“第六期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班(梅州)”,了解到还有个三河坝战役,为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可谓“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参加了叶剑英纪念园和故居,了解到叶剑英元帅在几个革命危难时刻的伟大贡献,向世人展现叶剑英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11月21日上午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曾繁花副院长做了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专题报告,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才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1月21日晚上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加洪教授做了《苏区精神在梅州》的专题报告,分别从“为什么” “是什么”和“怎么做”三个维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培育和践行苏区精神的重要意义”“红色梅州蕴涵着丰富的苏区精神”和“以苏区精神引领红色梅州的价值追求”三个层面。通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这些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课里,为三全育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慈志佳副教授:
通过课堂和现场学习,深刻领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伟大苏区精神,准确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应时刻坚守人民教师的初心,努力工作,为国育才;作为科研人员,时刻铭记科研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勇攀科技高峰,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熊海仙副教授:
在两天的梅州红色教育之行中,我学习到了苏区丰富的革命斗争形式和感人肺腑的革命事迹,对家乡梅州的革命史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我从梅州党员先辈和群众的革命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他们为家国奉献的无我之心所感染。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苏区精神鞭策和激励自己,不辱教师使命。
叶雷平助理教授:
梅州是革命老区,这里诞生了一大批的历史名人,如著名的开国元帅叶剑英。在叶剑英纪念馆,我了解到叶帅对党一贯忠诚的政治站位和的高超处事方式,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革命和党并深刻影响了国家和民族的走向。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我感受到了当年起义军战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梅州红色之旅让我加深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勇气和决心,我要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去。
本科生党支部 林奇琦:
在三河坝纪念园,我了解到三河坝战役中,在我寡敌众的情况下,起义军采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还保持有生力量二千人。起义军75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率领全营官兵在掩护过程中,自营长以下至士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革命年代,壮烈的战斗故事,令人感动,也让人唏嘘。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刘汾汾副教授
梅州是革命老区,我们在这里参观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听到有关三河坝战役的故事。三河坝战役是南昌起义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国军第三十二军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发生的激烈战斗。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里,矗立着的9座烈士半身铜像,十几二十几岁的花样年龄在1927年嘎然而止。如今,绿色的河水平静的流淌,人们在河岸的沙滩上恣意地享受着河水带来的清凉。正是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努力,才换来今天人民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