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院迎新(60)| 走进海科院:海洋科学专业系列教材:《卫星海洋学》
【编者按】海洋科学学院依托“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海洋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一是引进、翻译和出版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6 ed,Chemical Oceanography, 4 ed,Biological Oceanography, 2 ed和Introduction to Satellite Oceanography等国际原版教材;二是编著出版海洋仪器分析、海洋气象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海洋植物学、海岸动力地貌学、海洋油气地质学等理论课教材;三是编著出版海洋沉积动力学实验、海洋化学实验、海洋动物学实验、海洋科学专业实习、海洋科学综合实习等实验教材和实习指导书。最终将出版40多部教材,强调内容的衔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本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8月第1版),[美]G.A.莫尔( George A. Maul )著,刘汾汾译,书号:ISBN 978-7-306-06227-7,6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遥感观测海洋的机理及其在海洋学中的应用。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①遥感电磁辐射机理(黑体辐射、麦克斯韦方程、极化、菲涅尔反射等);②红外遥感观测机理、海洋温度算法反演及其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③可见光波段遥感观测机理、海洋水色算法反演及其在海洋中的应用;④微波遥感观测机理、海洋动力参数的获取及其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微波辐射传输方程、被动微波辐射计、主动微波辐射计等)。
本书原著者为国外著名海洋学专家。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实用性,适用于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地理学、环境学、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本书所用的“卫星海洋学”一词为通用术语,意指航天电磁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关键词是“技术、研究、海洋、航天、电磁遥感”。海洋研究旨在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水圈的知识。因此,遥感技术是海洋学家收纳袋中的另一个工具,就像温深测量仪或浮游生物网等工具一样。
但如果遥感技术只是一种工具,那么,是否有必要用一本书来对其进行介绍呢?虽然尚未有人将浮游生物网这类海洋研究工具撰写成书,但已经有关于浮游生物网能够获取哪些观测资料的章节。目前,利用航天器或飞机进行最先进的测量时,首先必须根据物理原理对测量进行解释,且必须使这些解释可从海洋过程的角度被理解。从这一层面来说,遥感观测与浮游生物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海洋生物学家仍然对能否利用浮游生物网获取有用的资料存在争议。
《卫星海洋学》的编写基于具有海洋光学、辐射传输以及遥感方面培训和经验的物理海洋学家的视角。本书源于美国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和大气科学学院对“卫星海洋学”课程的多年开发及教学成果。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多为主修物理、生物和地质海洋学以及多门工程和物理学科的二年级研究生。作者旨在为广大海洋学家、工程师和管理者概括介绍卫星海洋学这一学科。然而,这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物理性质的。虽然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欣赏照片中的美景,但要对照片内容进行量化理解就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难以理解的知识。只有真正理解后方能欣赏到由心灵才能感受到的美,这种美远远超出视觉上的色彩和色调。
本书的大多数资料是由海洋和大气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收集的,该研究院是美国迈阿密大学及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联合研究院。大西洋海洋学与气象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图形绘制、摄影、文字处理、文本编辑和页面布局。特拉华大学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则负责本书的初稿审查。在此真诚希望此书能惠及更多专业人士和学生。
本书的编写离不开我的朋友、同事及家人的支持,在此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感谢。开展此类项目的灵感、勇气和决心也源于人和自然。如果将这种顺序颠倒或试图去颠倒将会引起歧义。因此,仅用一句简单的谢谢来表达我的谢意。
GAMaul
1984年8月于弗吉尼亚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