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师说(21)| 独立思考,积极自律——邹世春教授
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灵活应变的思维和良好的自控力非常重要,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比如是否阳光开朗、善于沟通,是否吃得了苦、经受得住压力和委屈等等。
——邹世春
邹世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现就职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化学与污染控制研究团队。1986、1989年先后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分析化学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获环境分析化学博士学位。1996年入职中山大学化学学院,2008年入职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代表性论文,并主持、参与多项仪器研发工作。
近期,海洋科学学院新闻中心对邹世春老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简称“记”,邹世春副院长简称“邹”。下面是采访记录:
记:邹老师您好!请问海洋化学方向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有哪些?
邹:海洋化学主要是研究海洋物质组成、分布、化学过程以及海洋化学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化学问题,是海洋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与另外3个学科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相辅相成。海洋化学方向研究的热点很多,包括海水化学模型、非均相界面(如海-气、海底-海水、悬浮体-海水、生物体-海水和河水-海水等界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海洋通量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等等。比如,海洋生物源排放的二甲基硫(DMF)可过海气界面进入大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形成硫酸盐,从而对酸雨的形成和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记:请问您最近正在开展哪些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思路是如何提出的?
邹:我们研究团队主要关注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最近也关注南海海洋生源排放的活性物质如碘甲烷和异戊二类烯与全球变化等问题。通过实验室模拟海洋藻类排放,结合海洋观测数据,研究有机碘化物源-汇平衡的影响因素,建立排放清单,探讨气候变化对全球碘循环的影响等。
记:我们了解到您从本科到博士期间学习的都是分析化学专业,也曾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过,请问是什么促使您来到海洋科学学院?您现在的研究工作和之前的有什么关联?
邹: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学校也非常重视在深海、深空、深地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发展。我们海洋科学学院作为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的“领头羊”,具备许多资源和优势。分析化学是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眼睛”,要认识海洋,至少得知道海洋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这都是分析化学包括仪器分析等专业的重要研究内容。另外,分析化学也可以跟不同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因此,大家不应将“学科专业”看得过重,你跟不同专业或学科背景的人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意思的灵感。
记:我们了解到,您主持和参与设计并研制了多种实验装置和仪器,请问您是如何产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与仪器的想法?
邹:我当初研制实验装置和仪器主要是出于兴趣爱好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我们在进行海洋化学仪器分析的时候,一些样品的盐度非常高以至于损坏仪器,而国外研制的许多仪器都非常昂贵,我们自主研发仪器既可以满足我们自身的教学、科研需要,又可以节约研究成本。目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仪器研发这一方面,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仪器的能力非常重要。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自主研制的这些装置和仪器如果能够商品化,可以促进良性的市场竞争,在降低科研成本的同时起到促进这一行业发展的效果。
记:那么自主设计实验装置与仪器对于学生的能力有那些方面的要求呢?您接收研究生会特别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吗?
邹:其实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说在学习能力好的基础上,无论是从事自主设计研发实验装置还是其他方面,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灵活应变的思维和良好的自控力非常重要。我不会太在意学生本科具体的专业方向,因为学科交叉非常有利于科技进步,也是当今的发展趋势。我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是否阳光开朗、是否吃得了苦、是否受得了压力和委屈等等。当然,还要懂得低调做人,敢于和善于沟通。
记:我们了解到,您给大一年级本科生讲授“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您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邹:其实在大学一年级就安排同学们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我前面所谈到的海洋化学方向的研究热点很多,我们的研究对象从常量转移到了微量,从无机到有机,从均相到非均相等,这些转变意味着我们着眼问题的角度改变了。分析化学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它对于培养学生树立“量”的概念,培养细心和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您目前担任2016级海洋化学班的班主任,请问您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同学们有什么希望?
邹:其实,同学们从高中到大学,无论是身份角色、学习环境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一定改变。班主任毕竟都是“过来人”,就像家长一样,与同学们直接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同学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班主任的角色就很重要。班主任不能总是扮演老师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同学们可以信任的朋友,甚至亲人。当然,我本人也很乐意跟同学们有很紧密的联系,这样我也会感觉年轻和有成就感。我认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比较有个性,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也是创新精神并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
记:您在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工作十分繁忙,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做好副院长、研究生导师、本科生老师这三个角色的?对于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之道,您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吗?
邹:可以说这个阶段是绝大部分人的必经之路,每个人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确实会手忙脚乱,我们要学会适应、少抱怨并尝试乐在其中。我的经验是,在科研或学习中要尽量提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律的能力,不要将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
采访后记
非常感谢邹世春老师的支持!随和、幽默是邹老师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从邹老师的科研经历和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很多。在采访的过程中,邹老师和我们侃侃而谈,谈到了现在国际上海洋化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分享了对于自己研究方向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给予了青年老师和同学们许多意见和建议,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于科研和生活认真细致的态度以及对同学们的鼓励和期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祝愿邹老师能够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这个广阔的科研平台上,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友情链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官网—邹世春教授个人主页:http://marine.sysu.edu.cn/teacher/834
文案:林理娥
图片:邹世春、林理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