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4年“海洋科学与文化”国际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为鼓励学子们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搭建国内外青年学生的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间师生、院校友谊,推动国际化、复合型、创造性海洋人才培养,7月14日至7月20日,我校在珠海校区成功举办了中山大学2024年“海洋科学与文化”国际暑期学校。
此次暑期学校由海洋科学学院和旅游学院联合主办,依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深蓝”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深海远洋动力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创新引智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海洋科学与文化相关学科的优秀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35名学员分别来自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跃社科大学、越南对外贸易大学、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青海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共庆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一起探索海洋科学的奥秘与海洋文化的深度。

暑期学校学员合影
名师授课,启迪思维
暑期学校邀请了多位在海洋科学与文化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名师微课、学术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为学员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讲座内容涵盖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环境生态、海洋旅游与文化等多个方面,力求巩固学员们对海洋科学与文化的浓厚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
国际暑期学校“启航”当日,斯里兰卡海洋大学校长Wasantha Rathnayake 教授以“Turtle Watching” for compensating the local fishermen’s hunger: A strategy for conserving the turtles为题,为同学们讲解了海洋生态与渔民民生政策的有机结合。该校工程与管理学院院长S.U.P. Jinadasa以“Small Scale Dynamics of Ocean Boundary Layer in Shallow Waters in East China Sea and the Bay of Bengal”为题,讲述了东海和孟加拉湾浅水海洋边界层的小尺度动力学。两场课程引领学子们踏入知识的殿堂,首日便邂逅跨越自然边界和文化语境的智慧火花。

斯里兰卡海洋大学校长一行参加中山大学2024年“海洋科学与文化”国际暑期学校,并作报告
北卡州立大学LIU教授、澳门大学XU教授、香港浸会大学QIU教授,围绕海洋科学基础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海洋沉积学、科技论文写作、GIS and AI applications in Geosciences、近岸海洋环境对城市污水排放的响应、海洋环境中异养细菌介导的有机碳循环过程、海洋新种发现与保育、香港珊瑚分布与健康状况等一系列的微课和讲座,引导学员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拓宽知识边界和思维视野。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高俊副教授开展了题为“海岛旅游:理论与案例”的讲座,聚焦珠海市海洋旅游业态,分析海岛旅游的市场现状,以万山群岛为案例深入展示海岛品牌定位的开发过程。

高俊副教授-海岛旅游:理论与案例讲座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毛子丹副教授围绕游客时空行为研究及其在海洋旅游中的应用、旅游交通研究前沿案例进行分享,引导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们展开思想碰撞,体会跨学科交流的独特魅力。

毛子丹副教授-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与旅游交通研究前沿案例讲座
实地考察,探索真知
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中山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科研实力与学术氛围,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区域所蕴含的无限活力与前沿科技进展,暑期学校还在理论学习外组织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学员们参观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以及香山海洋科技港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

参观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

参观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

参观香山海洋科技港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李春红助理教授和人工智能学院余建兴副教授分别带领学员们参观可持续旅游智能测评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李春红助理教授展示了实验室长期开展的大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测工作、旅游乡村振兴评测工作以及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评测工作。余建兴副教授介绍了机器问答、对话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学员们在参观“阿者科计划”成果展的过程中,对该计划的实施过程和丰富成效有了深入了解,也为之所震撼和感动。
李春红助理教授带领学员参观可持续旅游智能测评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余建兴副教授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上的应用

同学们参观“阿者科计划”成果展
7月17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高俊副教授与郑大政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桂山岛开展海岛旅游实践,考察了桂山岛的酒店、民宿和餐馆,参观了桂山舰烈士纪念碑、桂山岛文化历史展馆、妈祖庙、名人摩崖石碑和海豚湾等人文与自然景观,不同专业的同学围绕桂山岛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海岛接待业、海洋生物等话题展开调研。


桂山岛旅游实践
分组研讨,深入交流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学员们被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赵俊教授、刘岚教授、林根妹副教授以及旅游学院毛子丹副教授的引领下,围绕精心挑选的海洋科学与文化主题展开了热烈而聚焦的研讨。
讨论中,学员们围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前沿等热点议题,纷纷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他们或阐述理论,或分享实验数据,或提出创新思路,每一次发言都充满了对知识的尊重与探索的热情。在这样的学术交流中,学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还发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学员们分组讨论
圆满落幕,展望未来
7月20日上午,中山大学2024年“海洋科学与文化”国际暑期学校举行闭幕式。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赵俊教授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骁鸣教授分别发表寄语,对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为海洋科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助理胡湛教授、杨颖副教授,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孟峥实验员,旅游学院研究生秘书郑大政老师出席闭幕式,并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

颁发结业证书

颁发组长感谢证书
至此,本次国际暑期学校圆满落幕。暑校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赞誉,不仅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交流互鉴的璀璨平台,还有效提升了中山大学在全球海洋科学与文化的教育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值中山大学百年华诞的荣耀时刻,暑校承办团队将秉持更加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深化与国内外顶尖教育机构及科研机构的战略伙伴关系,并肩前行,在推动海洋科学与文化研究的创新与繁荣中书写更为扎实的篇章,为全球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来自中山大学的强劲动力。
暑校学员心得分享
1. 成慈康 中国海洋大学
参加本次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与文化”暑期学校让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首先,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活动将物理海洋、生物技术、数据科学与旅游管理等学科结合,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桂山岛的海岛旅游实践活动,又或者Liu教授分享给我们的geemap平台和科技写作AI模型,促使我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科研,提高了动手能力。最后,师生互动与小组合作。我与中山大学海洋科学拔尖基地的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来自新加坡和越南的同学共同探讨研究,完成了讨论任务,这些经历都让我受益良多。
“吾将上下而求索”,秉持此次暑期学校贯穿的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将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 王子尚 浙江大学
本次暑校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围绕海洋主题开展的跨学科学术交流机会。文、理、工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授使我个人对“海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活动形式,我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收获满满的暑校必将成为我常常忆起的经历!
3. 毛凯丽 成都大学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中山大学的暑校,尽管只有短短五六天的相处交流,但我却被这里的一切深深感动和激励。
这里的老师都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年轻有为,无论是带队的孟老师,郑老师,还是参观学习时的各位讲解老师,亦或是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们,从她们的言行举止中能学到很多东西。食堂的饭菜也非常好吃,第一次去食堂吃饭就感受到了中大的学习氛围,暑期还有这么多同学在学校,食堂也是人山人海,实在是非常钦佩。最后就是收获了非常珍贵的友谊,这里特别感谢我的组长耿宁泽,她带着我们和其他组的一些同学一起去吃了很多好吃的,打卡了很多景点,拍了很多照片,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在宁泽的动员下,交到了许多朋友。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我会一直记得这段难忘的暑校经历,很感谢中大的地主之谊,也衷心的祝愿中山大学一百周年生日快乐!!!
4. Chuc Ha Chi Foreign Trade University (Vietnam)
I am very thankful to SYSU teachers for letting me become a member of this 2024 Summer program. Although I only spent 5 days in Zhuhai, I got a chance to get to know a lot of 可爱,天真,阳光的new friends ;immersed myself in the life of a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eat, live and study together. I also learnt so many new and interesting things about marine sciences, tourism, culture,... which is not my major. Besides, I could take part in outdoor activities like island visting, famous spots check-in, tasting local specialty cuisine; and most importance is practicing my Chinese speaking To sum up, we created so many beautiful memories together. So, once again,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SYSU for organizing such an meaningful program and wish you all the best, hope that everyone would be healthy, stay positive and keep in touch in the future.
5. 耿宁泽 中山大学
暑期学校不仅给我提供了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让我感受到学科交叉的魅力,更是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从破冰活动的欢声笑语,到结业仪式写祝福送礼物的感动,短暂分别,我们相约下次再见!喊话Karry和Top3爷下次请我吃饭,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到越南和新加坡!
6. 廖意扬 中山大学
本次的暑校只有短短一周,却以紧凑的课程安排最大限度地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我们不仅能听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专业领域却又与海洋主题紧密相关的专家教授的生动课堂,也能通过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的交流,了解到各自学科的知识,并交到许多新朋友。可以说,学习与交流是贯穿这次暑校的主旋律,我作为其中的学员倍感荣幸,也受益匪浅!
7. Tan Yu Xi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参加这次的暑期学校,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收获的经历。作为一个来自新加坡的学生,珠海有着独特的文化,通过与当地同学的交流和互动,成功的让我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夏令营,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在海三海六的一次次交流、娱乐,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大学和科系,这让我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仅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和对问题的见解,这使得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总的来说,这段暑期学校的经历会成为我记忆中宝贵的一部分,再次谢谢中山大学提供的这次机会。
8. 苏连华 中山大学
参加这次暑期学校,我获得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每一堂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与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多样性。
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让我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教授们的热情和专业精神更是激励我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小组讨论中,我学会了倾听、沟通和表达,这些技能对于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引领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