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凤凰涅槃,登峰造极,长阶登神——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路晟

发布人:梁咏琇

        陈路晟,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物理海洋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海洋遥感河口模型班班长。本科及研究生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中山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助金、中山大学学科竞赛奖、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比赛创新概念赛道二等奖、中青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道二等奖和铜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赛道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中山大学党校优秀学员、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授权专利一项。

 

        我叫陈路晟,来自广东省肇庆市。在进入大学前,我的求学道路坎坷不平,充满崎岖与挑战。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重来后,我最终踏进了梦寐以求的高校,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我的大学本科生涯可以这样概括:不破不立—凤凰涅槃—登峰造极。走在如今的道路上,我非常感激一路上帮助过我的朋友,感谢那个伤痕累累,但是仍然没有选择放弃的自己。

 

不破不立

        2019年,我加入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初来乍到,一开始我并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延续了高中的作息习惯,我总是在早上五点钟醒来,感到无所适从。大一的课程繁多而且杂乱,我常常难以兼顾。因此,我在学习上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深感失落和失望。回想起来,刚入学的时候我仍怀有努力学习,最后保送研究生的希望。大一上学期结束后,看着自己“不堪入目”的成绩,我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我没有就此选择放弃,而是转换了自己的目标。作为学生,我深知我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因此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在主动学习上。“学习的过程不应该带有功利思想”,我慢慢开始适应大学的生活,主动汲取知识,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不以期末考试为自己的目标。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即使自己再不喜欢,也会主动去学习,终于在找回自己信心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谓“不破不立”,就是摈弃了高中的“唯成绩论”,破除“旧制度”后我反而觉得更加轻松,更加容易得到更好的成绩。大一结束后,我的专业排名从50%上升到20%,也是从这时起我正式开始进入到我自己掌控的大学生涯。

image-20240821164933-1

图 1 本科毕业典礼上陈路晟与母亲合影

 

凤凰涅槃

        大一刚刚结束,马上就迎来了专业分流的关键时间点,专业排名的进步使我又重新燃起了保研的希望。虽然我的成绩有所进步,但是我仍然不敢松懈下来,为专业分流努力做好准备。经历了大一的学习,我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物理海洋,并且每节课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完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物理海洋专业方向学习。

        物理海洋班可谓高手云集,刚进入班级得知自己的班级排名仅在中游时,现实又给我一个沉重的打击。“这种排名已经不可能保研了,既然已经失败了,要不放弃算了吧?”这种想法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却一次次被我抛诸于脑后。“要是现在就放弃了,那么坚持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一直坚信,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以前的自己,未来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抱着这种信念,我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一直坚持努力直到见证了今天的自己。2020年,我的专业排名从80位上升至40位。2021年,我的专业排名从40位上升至20位。2022年,我最终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成功保研至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逆转。我在参加中山大学寒假宣讲会的时候,告诉大家:“其实,和很多同学比起来,我没有他们聪明,也没有他们那么努力。但我希望通过我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努力,确立了一个目标后,请大家一定要坚持下来。”

image-20240821164933-2

图 2 陈路晟参加中山大学寒假招生宣讲会

 

登峰造极

        2018年,中国战队IG勇夺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登峰造极境。自从那时开始,“登峰造极”这个词语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因此,我的大学生涯,不止是完成保研这个目标这么简单。我希望我的大学生涯也能做到“登峰造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从而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2019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简称“大创”,下同),参加了第一个大创:南海潜在溢油遥感监测,从此打开了我的科研之路(图3)。2020年,参加了第二个大创:细颗粒泥沙的矿物组成对絮团形成的影响,并首次获得国家级评级,并以优秀结题(图4)。2021年,参与了大学生涯最后一个大创:细颗粒泥沙絮团的三维形态结构实验研究,再次获得国家级评级,结题优秀(图5)。

image-20240821164933-3

 图 3 南海溢油大创小组成员(左四为陈路晟)

 

image-20240821164933-4

 图 4 絮凝研究大创小组成员(左二为陈路晟)

 

image-20240821164933-5

图 5 大创结题答辩

 

        在参加多个大创的过程之中,我打开了自己的科研领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基于2019年的大创,我和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历经两年半完成了设定的目标,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并在2022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SCI文章,成为了我院2019级学生中第一个发表SCI文章的本科生,这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除了科研之外,我在校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学术竞赛。平常的学习、科研和比赛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在学术竞赛方面,我热衷于不断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比赛,包括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摄影比赛、商业模拟赛、调研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2020年参加了大学生涯第一个数学竞赛,获得了三等奖。2021年与2022年,连续参与了两届“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图6、图7),分别获得口头报告三等奖和最佳展板奖。积累了一定的科研和比赛经验后,我在2022年参与了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创新赛道的二等奖,并且继续参与到了第十六届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在2023年,我参与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创新赛道的二等奖(图8)。我认为大学生涯只有短短四年,应该把握住一切机会多做尝试,每一次参加比赛的经历都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机会。

image-20240821164933-6

图 6 陈路晟参加第六届“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左三为陈路晟)

 

image-20240821164933-7

图 7 陈路晟参加第七届“海纳百川”模拟国际学术会议

 

image-20240821164933-8

 图 8 陈路晟参加第十七届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除了学术方面苦下功夫外,我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注重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2019年,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后加入了海洋科学学院团委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一职。参加了青马学堂、党校教育学习、红学探寻、党建结对(图9)等活动,并在党校学习中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于20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3年6月成为正式党员。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包括“珠海市义务献血”、“社区防疫志愿者”和“唐家湾沙滩清洁公益活动”等。此外,我还参与了校内的勤工俭学,2021年我在中山大学设备处与实验室安全中心担任学生助理组长,2022年辞去了这份工作,回到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担任兼职辅导员,协助学院完成各项工作,帮助各位同学解决问题。目前担任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继续争当“实干家”,干实事、干成事、干好事,努力全心全意地服务各位同学。

image-20240821164933-9

图 9 海洋科学学院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党建结对活动(最下排左六)

 

长阶登神

        我仍记得在接受广州新快报记者的采访时所说:“保研可以成为你的目标,但不能是你唯一的目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时的小失败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所谓‘登峰造极境’,在我看来应该是:大学生应当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习、竞赛、科研、活动、工作、思想、劳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图10)

image-20240821164933-10

图 10 广州新快报刊登陈路晟保研心得

 

        目前,我推免至中山大学海洋环境遥感团队开启了一段新的求学生涯。所谓“登神长阶”,即“登神”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然而,命运敲响琴键,哪怕一路艰险,也要惊世如同闪电。不再迷失,不畏崎岖,十年磨一剑。待如今,将不屈,百炼成金。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把握属于自己的机遇,不断尝试,将这份永不言败的信念延续下去,在任何领域都能发光发热!

image-20240821164933-11

图 11 陈路晟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