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海洋气候研究中心”年度工作汇报暨交叉研究指导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2024年4月19日下午,“中山大学海洋气候研究中心”年度工作汇报会暨交叉研究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海琴3号楼A201会议室顺利召开。“中山大学海洋气候研究中心”成员与交叉研究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图1 会议现场
中山大学海洋气候研究中心(后简称气候中心)是依托于我院建设的非实体校级科研机构,成立于2021年6月,气候中心主任为学院院长王东晓教授,我院谢伟教授、谭羽俊副教授、王麟助理教授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气候中心建设。气候中心围绕“人类对海洋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和应对策略”这一核心问题,发挥海洋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前沿研究,为人类有序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近两年来,气候中心积极参与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cean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ONCE),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开展有组织科研,促进学校大海洋学科群建设,并联合大湾区海洋科研力量,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大湾区发展。此次会议期间,气候中心还宣布成立交叉研究指导委员会,聘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张传伦教授为主任委员,指导气候中心建设。
本次会议由副院长苏明教授主持,气候中心主任王东晓院长首先致辞,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气候中心的建设历程以及取得的成效。随后,谢伟教授进行了年度工作汇报,气候中心2023年密切联系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和参加了包括珠江口内航次、锋面观测、大湾区潜标布放与回收航次、海南岛东部中尺度涡滑翔机观测、夏季珠江口冲淡水锋面综合观测、珠江口-南海西部航次等共10余个航次,获取了上百个站位温度、盐度、大气边界层等参数,为海洋负排放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支撑。气候中心成员还两次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展科普讲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谢伟教授表示,2024年,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大湾区大型海藻碳汇、人工上升流等海洋负排放工程实施的潜在气候与环境效应研究,探索高效科学的近海环境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方案,为海洋负排放相关的政策及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图2 谢伟教授作气候中心年度工作汇报
随后进行的是学术报告环节,我院苏明教授、孙显副教授、蒋昊余副教授、肖灿博助理教授和李朋辉助理教授等围绕海洋负排放前沿问题,分别进行了学术报告。听取完报告后,张传伦主任委员主持了交叉研究指导委员会会议,杨宇峰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张永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史权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樊炜教授(浙江大学)、彭勃研究员(暨南大学)、杨振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及我院殷克东教授、邹世春教授、易梅生教授,依次对中心研究方向、项目申请、合作交流、航次组织、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深刻而详实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会建议中心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包括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在内的大湾区各涉海单位的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应该围绕核心科学问题进一步整合优势研究力量,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图3 苏明教授、孙显副教授、蒋昊余副教授、肖灿博助理教授、李朋辉助理教授作学术报告
图4 张传伦主任委员、杨宇峰委员对中心工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最后,谢伟教授对本次会议做出总结,并表示将根据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中心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5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