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讲堂 | 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

发布人:梁咏琇

        3月29日下午,“海洋大讲堂”第98期——“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学楼C203顺利举行。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刘志飞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研究员和中国IODP办公室拓守廷副研究员担任本期主讲嘉宾,围绕“大洋钻探”主题进行报告。讲座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吴家望副教授主持,珠海校区近170余位师生参加讲座。

吴家望副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中国IODP办公室主任拓守廷副研究员以“国际大洋钻探回顾与展望”为题,综述了大洋钻探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成就,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国际现状和未来发展。参与大洋钻探20余年来,中国在科学研究、装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成功试航,中国同美国、日本和欧洲一样具备自主组织航次的实力,在国际大洋钻探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他鼓励更多青年科学家和学生积极投身大洋钻探事业,一起开创大洋钻探新时代!

主讲嘉宾:拓守廷副研究员

 

        刘志飞教授以“揭开海洋沉积档案的大洋钻探”为题,介绍了海洋沉积的重要意义以及大洋钻探获取沉积档案的独特优势。通过大洋钻探历史上六个成功的沉积研究案例,刘志飞教授生动地讲述了大洋钻探对推动地球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包括验证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验证气候演变的米兰科维奇理论,发现地中海晚中新世干涸,揭示南极隔离及冰室气候形成,发现北冰洋始新世时期的温暖“淡水湖泊”环境,以及重建新生代太平洋CCD演化。最后,刘志飞教授指出了海洋沉积档案存在的若干缺陷并提出了克服缺陷的办法,表示未来亟待更多大洋钻探航次案例研究,特别是进入极端环境以及发展中国家专属经济区等非常规海域的航次研究,大洋钻探积累的海量岩芯和宝贵数据也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再利用。展望未来,刘志飞教授表示,未来海洋沉积大有可为,期待青年科学家共同奋斗!

主讲嘉宾:刘志飞教授

 

        孙珍研究员为大家讲述了“大洋钻探能证明什么?”。孙珍研究员通过三个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大洋钻探取得的若干重大发现:发现北冰洋5000万年前是个淡水湖,揭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撞击可能导致生物大灭绝,横跨大西洋钻探证实了海底扩张学说。随后,孙珍研究员回忆了自身做科研的经历,从如何开始从事大洋钻探研究到在主持IODP 367航次、参与IODP 368X航次中取得的新发现,还不忘为大家带来航次执行过程中壮观的海上美景、丰盛的船上美食以及有趣的娱乐活动。最后,孙珍研究员向现场师生“传授”了开展大洋钻探研究的“秘诀”,鼓励青年科学家要“勇敢地站起来,全力以赴;团队作战,众志成城”;科学家做决定的初衷是承担国家使命,大洋钻探将迎来新时代,希望师生们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

主讲嘉宾:孙珍研究员
 

        现场师生对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反响热烈,提问积极。大家向专家们请教了大洋钻探取芯的技术难题,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对表层信号保存的影响,以及“以古论今”和“将今论古”的结合。很多同学对如何参与大洋钻探,中国大洋钻探未来的组织运行以及“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未来航次规划等表现出了高度关注。中国IODP办公室还为参与讲座和互动的师生准备了精美的科普图书和大洋钻探纪念品。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

 

 

 

 

 

 

 

 

台下师生积极提问

 

        据悉,为了让更多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了解和参与大洋钻探,中国IODP办公室自2021年起在全国多所科研院校已成功举办六期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介绍大洋钻探学术成就。本期“海洋大讲堂”联合中国IODP办公室开展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受到院内外师生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活动合照